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50期
2012-09-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生命練習題
  蔬國人物誌
  志為護理
  喜樂證言
  草根菩提
  生命的禮物
  聞思修
  慈院志工筆記‧臺北
  大懺悔
  會心一刻
  親師生交流道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二年八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馬來西亞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50期
  四日 勇於承擔

 

◆8‧4《農六月‧十七》

【靜思小語】能配合雖好,負責更重要。

莫為利,毀山林

蘇拉颱風在臺灣東部、北部與中部造成災情,昨天約五百位慈濟志工,在各災區提供熱食、致贈生活物資與慰問金,並協助受災鄉親清掃家園等。

早會時間,上人感嘆臺灣自然景觀優美,如今卻傷痕累累。「人們在山間、溪畔大興土木,大地受毀傷難以承受風雨。人與大自然對立,最終還是輸家。」

同樣場景出現在中國大陸。今年大陸汛期雨量創十三年新高,其中屬喀斯特地形的北京房山區十渡鎮,近年闢建許多民宿、餐廳,是著名景點;「七二一暴雨」引發山洪沖毀橋梁、掏空路基。慈濟人前往勘災,舉目所見盡是斷垣殘壁,當地官員表示:「這場大水可能使部分鄉親『因災返貧』,是非常沈重的打擊。」

風雨釀災,不僅居民回歸貧窮,秀麗景致何時才能回復?上人教眾深思:「為了商業利益破壞山林大地,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由貧致富,但是『利』之所在,「害」亦隨之。唯有人人守本分,不為享受而增加大地負擔,才能讓自然環境慢慢恢復生機,使眾生平安。」

工商發達、科技進步,潛伏許多危機;上人致勉人人「敬天愛地、多聚福緣,向善前行」。「要帶動大家響應心靈運動——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同時調適好生活習慣,才能擁有健康平安的生活。」

肯承擔,負責任

與王端正副總執行長、天下文化總經理林天來等人談及法脈宗門叢書整理工程,上人表示,許多事情都由一念間開始。以環保志業為例,二十二年前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如今不僅落實在臺灣,亦普遍國際間。

「莫怕工程浩大,要有一股願意衝、願意做的傻勁。再大的工程,只要有起步,都可以做得到。」

起心動念,如何化成力量?上人教眾立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眾生多苦難,要誓願讓靜思法脈這一股清流,洗滌人心煩惱、顛倒及無明,引導人回歸清淨心靈。」

「煩惱無盡誓願斷。世人因聰明衍生諸多煩惱、造作惡業,要教導人人斷除世智辨聰的種種煩惱根源,回歸靜寂清澄的智慧。」

上人表示,度眾生、斷煩惱,啟發他人智慧;同時入人群,行慈濟宗門人間路,發揮四無量心,此即「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靜思法脈勤行道,重於內修;慈濟宗門人間路,強調走入人群眾力行。能具備內修外行的精神理念,走入人群『修四弘誓願、行四無量心』,就是『福』與『慧』。」

上人表示,「智慧」從靜思法脈的心念開始,「造福人群」則從慈濟宗門的行動開始。「身體血管統稱為脈絡,是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靜思法脈就如人體小乾坤的脈絡,必須活絡起來。」

與有志清修的同仁談話,上人指出,有人接觸佛法後,以為叢林生活自由自在,想到深山去修行;然而,當一個自了漢,不如投入大眾真修行。

「天下事匹夫有責,有心在慈濟修行,要常保清淨心,挑起慈濟家業、承擔靜思法脈。在慈濟團體中,能『配合』雖好,『負責』更重要!」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