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日 甘願人生,心自在

◆ 2‧19《農正月‧初十》
【靜思小語】常感不足,心靈失調;知足無貪,心安自在。
知足,心安定
新聞報導,年節假期結束,許多人想到要開學或上班,生理和心理調適不及,出現全身痠痛、腸胃不適及無法專注等症狀。
有人不想上班,但也有人為沒有工作而煩惱——年節前後,「生命線」接獲比平時多出近千通的求助電話,其中失業求助者占了百分之十七;還有上班族為了多一點薪資而跳槽,轉職後卻不適應新工作,抱怨連連……
早會時間,上人感嘆:「人生缺乏價值感,心不滿足,心靈就會失調;不只影響身心健康,甚至會造成社會動盪。心知足無貪,才能安定。」
臺中高齡八十的張熊秀?阿嬤,子女皆已成家,她每天做三份工作、工時超過十一個小時,月收入僅一萬多元,卻月捐兩千元幫助貧弱。阿嬤認為,只要還有能力工作,就要自食其力,「將工作當做運動,身體健康最有福!」
英國百歲人瑞克萊蒙,十四歲開始當學徒,六十六歲退休後因過不慣清閒生活,再度出來找工作。雖然目前只負責整理檔案、接聽電話或幫同事泡茶,他卻做得不亦樂乎。他說:「做喜歡的工作就不會累,可以一直做下去。」
上人讚歎,這些人和慈濟人有相同的哲學——甘願做,歡喜受。「甘願付出,盡心盡力,把時間用來利益人群,天天歡喜,就是最健康的身心狀態。」
付出,真價值
美國紐約七十八歲慈濟志工劉桂珍,二月十四日上午突發腦溢血逝世,家人尊重她捐贈器官的心願,她的肝、腎與胰臟挽救了五個人的生命;遺體則捐給醫院教學研究單位。
桂珍師姊四十二歲從臺灣移民美國,先後在餐館和服飾公司工作;一九九○年認識慈濟,聽到上人說「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退休後全心投入志工。
無論颳風、下雪,即使雙腳退化、步履蹣跚,桂珍師姊天天走路到會所煮素食,以慈母心照顧大家;桑迪颶風賑災期間,更連續兩個月和香積團隊為受災民眾和賑災人員提供熱食。
上人讚歎桂珍師姊把握時間精進不懈,除了擔任香積志工,還參加讀書會、經藏演繹;往生前一天,還跟志工到老人院關懷。「人生能不斷付出,日日歡喜、快樂做到最後一刻,實在難得。如今她的人生舞臺謝幕,未受病苦糾纏,還能遺愛人間、延續他人生命;此生真正有價值!」
人世間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上人教眾要以因緣觀看待;桂珍師姊能毫無受苦、灑脫而去,實為難得,要為她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