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59期
2013-06-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慈濟技術學院原住民專班
  銀髮之愛
  草根菩提‧福建泉州
  生命的禮物
  人品典範‧馬來西亞
  天涯共此情‧海地
  天涯共此情‧印尼
  聞思修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〇一三年五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59期
  二十五日 常存感恩心

 

◆5‧25《農四月‧十六》

【靜思小語】感恩,是彼此間用心而有感,也是接受入心的感受。

敬天愛地  聚福緣

「佛陀覺悟後,寧靜的心靈境界與天地相通,通達宇宙萬物之理;亦感恩天地、自然成就其悟道之德。」早會時間,上人以佛陀成道的寬廣心境,教眾時時感恩、敬天愛地。

「人生在世,依賴父母生育、大地萬物供應資源,才能生活,要長存感恩心;更要調和心靈,深植福緣——呵護大地、開闊大愛。」

據統計,全球有八億五千兩百萬人吃不飽;但每年生產的糧食中,超過四分之一被浪費掉,而先進國家平均每人每年浪費逾一百公斤食物,是貧窮國家的十倍。

上人慨嘆,人類為了眼前利益,破壞大地、污染空氣,導致氣候不調;一旦五穀雜糧歉收,即使擁有龐大的財富,也買不到食物充飢。「人人都有責任保護大地。雖然人力渺小,仍要盡心力,照護好一念心、從自我做起——縮小貪欲,生活儉樸節約;才能緩和劇烈的氣候變異。」

避免糧食危機,上人教眾順著自然規律耕耘,適量生產、適時休耕,才能讓大地健康;此外,人類也要自我節制,莫因食物外表不美觀就任意丟棄。

上人於二○一一年起呼籲「素食八分飽,兩分助人好」,全球慈濟人紛紛響應。臺中林次雄師兄與太太林蔡貝,過去靠勞力維持生活,辛苦將六個子女栽培成人;因為曾經困苦,蔡貝師姊心存助人善念,二十年前認識慈濟後即加入會員,更發願捐一百萬幫助貧苦家庭。為了圓滿此心願,夫婦倆和女兒天天兩菜一湯,並外出撿拾資源變賣累積善款,終於在今年初圓滿百萬捐款。

「他們拿出變賣資源回收物的帳簿給我看——這本因長時間翻頁、書寫而陳舊不堪的簿子上,密密麻麻記錄的,多是五元、十元收入。兩位老人家如今已八十多歲,他們說,二十多年來的心願終於圓滿……」

上人讚歎他們心靈純真、少欲知足,一生為家庭、社會用心盡責,故日日皆得輕安自在。

「期待人人彼此帶動、彼此呼喚,生活簡樸一點、疼惜大地多一點;敬天愛地聚福緣,才能保有平安健康的幸福人生。」


感恩知足  心自在

與一位資深師姊談話,上人開示,欲人間菩薩招生,首要做到合和互協,且以「感恩、尊重、愛」待人。

「將自己放得愈大,就愈礙別人的眼。要尊重資深者,同時也要照顧資淺者。」上人致勉,要常對人道感恩。

「人心不滿足,就會不斷起煩惱。感恩,是彼此之間用心而有感,涵蓋整個內心;也是接受對方而入心的感受。」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