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59期
2013-06-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慈濟技術學院原住民專班
  銀髮之愛
  草根菩提‧福建泉州
  生命的禮物
  人品典範‧馬來西亞
  天涯共此情‧海地
  天涯共此情‧印尼
  聞思修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〇一三年五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59期
  一日 暖實力、軟實力

 

 

◆5‧1《農三月‧二十二》

【靜思小語】予人溫暖、柔軟待人,更要帶動盡責任事的實力。

信仰正法,向善力行

緬甸近來屢傳佛教徒與穆斯林衝突,早會時間,上人感嘆:「並非宗教教義不同釀衝突,而是人心不調和——執著己見,引燃無明的瞋怒之火。」

上人表示,宗教單純,不會起衝突,是人心不調、信仰偏差,導致戰爭衝突;不只破壞有形的建設,也將毀壞道德觀念與社會秩序,使整個國家陷入可怕的災難。

「正信的宗教,都是帶領人行往正確的方向;所以信仰宗教,最重要是建立正確的人生宗旨與生活教育。只要心寬闊、念單純,人與人之間、宗教與宗教之間,就能彼此尊重與包容,相互扶持,不起衝突。」

世人對於「宗教」缺乏正確認知,或是懼怕排斥、或是偏差入迷。上人強調:「正信的宗教,是以正法教育人心向善。反之,若只是做法會,要人拜求保佑、護持道場,這是迷信而非智信。」

凡夫累劫以來不斷積聚煩惱無明,以致心常迷茫、習氣深重,心念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上人表示佛陀是大覺悟者,引領眾生淨除無明錯亂、開闊大愛心懷,回歸心寬念純;若能依教奉行、如法修行,人人皆能成為覺悟的佛。

「學佛要學習正法,莫只鑽研文字名相;能夠力行佛法,才是真學佛。反之,一方面『如是我聞』,卻又『如是我做』——言行舉止依然我行我素,如何能受用佛法?心中有佛、行中有法,日常生活發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才能使人間祥和、天地平安。」


調和人事,成就典範

精舍主堂正式啟用,上人與操作影音設備的精舍常住及同仁談話,致勉多用心發揮良能,在全球連線時讓人人有與精舍同步的參與感,引法入心、感受攝心,進而如皈依文:「體解大道,發無上心」、「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如此實功德無量。

「讓人聽得分明、看得分明,同霑法益,則自他皆得『體解大道』;將經文字句專注攝入心,深入經藏就能『智慧如海』;使全球連線大眾彷彿同在精舍主堂共修精進,就是『統理大眾』。」

即使投入慈濟,仍難免會遇到人生或事相困境;有志業體主管建議設立「輔導師」制度。上人回應:「設定制度並不困難,最大的困難是『人心』,一切都要從『調心』開始——最重要的是每一個人真正將自心調好。」

上人強調,現今人心複雜,難以調伏,僅是論談學問就生歧見,更何況存在於空間裏的人與事?要做到合於道理,更是不簡單。「能在人事磨練中把心調好的人,就能夠樹立典範,這樣的人才能領眾。反之,只是口頭宣說、沒有投入去做,所說的法只是空法,無法度人。有人、有事、有理,才能真正『有法度』。」

慈濟大藏經裏有許多文史流芳的人品典範,為後世立下可貴的學習榜樣。上人教勉:「每一天都是生命日誌中的一頁白紙,要好好書寫歷史;法親之間彼此互勉、調和人事、成就典範,就能影響、度化無數人心。」


用心拉拔,用愛感化

有些人事業有成,卻鎮日為了賺取更多金錢而忙碌、操心,認為自己沒有時間做好事。與美國慈濟人談話,上人表示,人的生活所用終究有限,錢賺再多也只是存放在銀行裏;若能布施助人,就能得到真正的歡喜。

近來美國頻傳天災人禍,許多人因而損失所有,難免煩惱痛苦。上人提醒,見驚世災難,要有警世的覺悟。「知曉人間苦難、無常,更應把握機會,鼓勵人人積存行善的力量、投入人間菩薩行列。無常人間,有能力付出助人而感到歡喜,才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二十多年前,慈濟因賑濟華東、華中水患而走入大陸,看到受災地區民眾生活困乏、醫療亦不足,因此同意當地人士請託設置醫療志業。而今因緣成熟,慈濟在蘇州志業園區成立健檢中心,上人表示:「一是守承諾,再則希望將『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醫療人文帶入當地——期待醫療不只是看人、看病,還要關心人、關心人心。」

上人期勉即將前往蘇州交流的臺灣志工,要發揮「軟實力」帶動醫療人文。「所謂『暖實力』或『軟實力』,就是予人溫暖、柔軟待人,但在溫暖與柔軟的互動中,更要帶動盡責任事的實力。」

每個人性情或軟或硬各有不同,上人教導:「要因應各人性情去帶動——軟的用實力去拉拔,硬的用實力去感化。」


發恆久心,虔誠堅持

近七百位慈濟人由常住師父帶領,一步一佛號朝山入精舍,揭開慈濟四十七周年慶序幕。上人開示:「不只在特定的時間共修、祈禱,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更要時時展現虔誠、實踐自己的發心立願。人人心靈淨如琉璃,彼此和合一心,虔誠心念匯聚,才能讓聲波共振,上達諸佛菩薩聽。」

十年前SARS疫情造成人心恐慌,慈濟呼籲大眾「同心共濟弭災疫」,並推動五月齋戒月——志工於各社區「勸素」,也免費供應企業及民眾素食餐盒,虔誠祈求疾疫早日平伏;許多慈濟人茹素迄今。

慈濟走過四十七年,上人期勉此刻要再提起廣邀行善、茹素的虔誠心。「發心要發恆久之心,虔誠堅持。要走入人群,傳承靜思法脈、廣開慈濟宗門;人人以佛心為己心,深植慧根、增長慧命。」

《回向文》云:「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上人引以教眾:打開心門,才能真正消除煩惱、增長智慧,進而成就「立體琉璃同心圓」;與眾合和互協而至「菩提林立同根生,隊組合心耕福田」,也才能「慧根深植菩薩道」。

「修學佛法,要體解法義,才能引法入心。期待人人學習佛陀覺悟的智慧,以菩薩心救度苦難眾生,如此才是『福慧雙修』。」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