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日 化有限為無量

4/23《農三月‧二十七》
【靜思小語】不計較得失,盡己所能為眾生付出,就能化有限為無量。
海納百川
六日起精舍早課開始課誦《法華經》,全球十三個國家地區、四百零七個社區道場,逾十一萬人次連線共修,二十日禮誦圓滿後,海外慈濟人紛紛回傳訊息,表達法喜。
晨語時間,上人肯定慈濟人善用科技傳法,即使在距離遙遠的國度,也能讓人虔誠精進、完整受持,感受到佛法無邊、遍及天下。「這真正是全球法華道場,慈濟人以和、以法供養,師父最歡喜!」
全球各地有時差,有些國家慈濟人為了體會精舍早課的莊嚴道氣,採用預錄方式,隔天清晨齊集會所共修。「不論地理距離有多遠,人人同在靈山法會中,心靈相合無距離。」
上人表示,即使遠離佛陀說法的時空,但只要一念真誠、一心納受,就在靈山會上。「人人本具清淨本性,不分長幼,平等無差別。憑著這分真誠的法性,堅定心志,生生世世精進,終能修行成道,得正等正覺。」
凡夫心累生累世蒙受無明塵埃而迷失,上人勉眾依循佛陀的教化,找回正確的人生道路,殷勤精進,不再偏差迷途。
「『菩薩所緣,緣苦眾生』,發心行菩薩道,就要走入人群為苦難眾生付出。在人群中,要用法維持清淨心,才能不受眾生的煩惱無明影響。」
上人表示,世間諸法雖有種種名相,但萬法歸一,就是人人本具的真如本性。「佛性本來具有,不需追求,亦無得失,心靈坦然自在,即為安樂。」
「法海無邊,即使博學多聞者,也難以窮盡宇宙萬理。」上人教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不能妄稱自己知道一切,否則會淪於貢高傲慢,迷失自己。要提起正知、正見,將道理融入內心,在生活中用心體會。「一切有形有相的人、事、物,本質皆空,無須執著、計較;盡己所能用心修行、為眾生付出,不去計較做了多少、得到多少,就能化有限為無量。」
海納百川,水流入大海,就無溪水、湖水、河水、井水等名相之分,諸法本質皆同;上人表示,修菩薩行,要有這樣的心。「法遍虛空,無量無數,修行者不能自大、傲慢,要用心聽法、真誠接受。做好本分,不生妄想、不起執著,就能輕安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