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往情深 推薦序
撰文‧王英偉(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
 |
高玉美、張麗雲等著
慈濟道侶叢書出版
歡迎助印
洽詢專線:02-28989000分機2145
|
要達到全民均健與改善健康不平等的目標,
無法單靠衛生部門之力,
尚須集結各領域合作夥伴一起努力。
慈濟人醫會踏遍繁華鬧市、窮鄉僻壤,
居家往診、偏鄉義診、離島健檢、身心障礙機構關懷……
秉持著「困苦的人走不出來,我們就走進去」的悲心,
深耕本土超過二十一年。
一九九六年成立的慈濟人醫會,是由一群醫療專業人員,結合後勤志工,秉持著「困苦的人走不出來,我們就走進去」的信念,定期定點巡迴在臺灣偏鄉、離島舉辦義診活動。在健保及醫療資源逐漸普及下,人醫會成員進一步將關懷的腳步拓展至都市原住民、外籍勞工、外籍漁工、街友、獨居長者、收容人等。若不是透過志工紙筆的記錄,我們很難想像在當前醫療進步的臺灣,還有這麼多人處於弱勢的情況。
健康是基本人權,世界衛生組織憲章開宗明義指出:「不分種族、宗教、政治信仰、經濟或社會條件,享受最高可能水準的健康,是每一個人的基本權利。」而享有健康,並不僅僅單靠醫療而已。
 |
苗栗南庄三灣山區交通不便,十餘年來慈濟人醫會每月前往義診,並分路線至患者家中往診,成為山中病苦人家的依靠。
(攝影/黃筱哲)
|
例如,依據二○一三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有百分之八十六的老年人口罹患一項以上慢性病,有百分之六十八的老年人口罹患兩項以上慢性病。國民健康署長期推動「活躍老化」,就是希望讓更多長者維持健康,維持健康就不會因為失能而走入長照;透過推動老人健康促進活動以提升長者的健康、社會參與,並藉由推行高齡友善城市、高齡友善社區及高齡友善醫院,以營造安全、友善環境來增進長者在年齡增長過程的生活品質。
然而要達到全民均健與改善健康不平等的目標,無法單靠衛生部門一己之力,尚須集結各領域合作夥伴一起努力。
我們看到了頑石阿旺罹患痛風,卻長期酗酒,人醫會的志工不只關心他的病,還想盡各種方法讓他戒酒,長期陪伴終於讓頑石點頭,不僅戒酒也控制飲食,真正做到醫病也醫心。
我常說,我們無法把日子加在生命之後,但我們可以把生命充滿每天的日子。看到慈濟人醫會的每一位志工能夠走入人群行善,是帶動促進健康的最佳典範。
(本文摘自《醫往情深》序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