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譯心譯意:日文《慈濟》月刊志工群像
  憶那段美好時光
  三個驚喜
  眼中帶著光——杜張瑤珍
  現在我懂了——李全妃
  忘記正在變老——高碧娥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葉美娥
  無悔的選擇——何慧純
  那些長長遠遠的身影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道侶叢書 / 譯心譯意:日文《慈濟》月刊志工群像
  忘記正在變老——高碧娥

「總是充滿朝氣,保持活力,又不會變老的方法是什麼?」

總有人問高碧娥這句話,她輕鬆地回答:「每天做志工認真付出是很快樂的事,在忙碌之中,忘記了我們正在變老這件事。」

高碧娥是在一九八二年成為慈濟會員,「從那時開始,我就努力加深對於證嚴上人的認識。上人是睿智偉大的導師,莊嚴的言行令人尊敬,不知不覺就在心中有了追隨上人行菩薩道的信念。」

一九九七年,高碧娥從公務員退休後,有了更彈性的時間,就和大女兒到慈濟臺北舊分會拜訪,詢問加入志工的條件和資格。得知她懂日文,便推薦她加入外語隊的日文組,可她擔心自己的日文程度不足,心中有些忐忑。

「我去日文組報到,看到大家都面帶微笑歡迎我,心裏就安定下來了,到今天,還忘不了那感動與感恩的心情。感動是指閱讀文章與佛法,有一種更接近師父的感覺;感恩是指退休後不必擔心自己要做什麼,加入志工就是最好的人生價值。」

在讀書會中,高碧娥看著大家一起檢討翻譯作業,她覺得自己的日文進步了很多,但對於翻譯還是有些怯步。她決定承擔另一項工作,也是當時日文組最欠缺的需求,那就是打字。

志工們高齡者居多,會使用電腦的人寥寥無幾,高碧娥每週負責將大家翻譯好的手寫文章帶回家,一字一句輸入電腦。

退休前,高碧娥在政府機關工作,打電腦使用的都是英文和中文,對日文輸入並不熟悉,但加入日文組以來,被大家認真投入的態度影響,覺得不會那就學到會。

「我就是想辦法克服困難嘛,一個按鍵、一個按鍵慢慢熟悉,藉由打字,等於也再次閱讀文章,從中學日語、學佛法,我真的樂此不疲,做得很歡喜,也體會到了師父說的,『有願就有力』這句話的涵義。」

日文志工葉美娥表示:「早期的翻譯文章幾乎都是她一字一句輸入電腦的,她很好學,遇到不懂的就問,所以日文能力也突飛猛進,我最佩服的就是她這分堅定的毅力。」

團隊的凝聚力,讓高碧娥覺得很溫馨,日文組夥伴們感情都很好,除了參與讀書會、翻譯文章,還一起參加尋根之旅,到花蓮靜思精舍、慈濟醫院和學校參觀,也曾到慈濟援建的九二一希望工程學校,或舉辦戶外野餐等。

「九二一大地震時,大女兒剛好到中部出差,目睹慈濟志工徹夜救護受難者的情景,深受感動。在她的鼓勵下,我也加入慈濟委員的培訓,參與各種志工活動,希望自己活到老、學到老。」

退休後反而更加忙碌,高碧娥認為忙得很有意義,她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我正努力要讓人生更有價值,作為志工能付出,真是很光榮的事。」

其中,她感受最深的是「慈濟面霜」,誠心誠意的笑容,就是最好的面霜。她在做志工的過程,默默觀察大家的言行舉止,這一點讓她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也是提醒自己時時要面帶笑容的原因。

擦上「慈濟面霜」,立刻感覺年輕許多,就算年歲逐漸老去也不在意,她早就忘記正在變老這回事。

親友都會好奇地問她:「怎麼不會老?」

她總是笑瞇瞇地回答:「做一個快樂的志工,哪裏記得老不老呢!」

自從成為慈濟志工,高碧娥也保持聽聞佛法的習慣。

她強調:「播下的種子已經萌芽,我珍惜一切能付出的機會,尤其師父常提醒大家,老來有三好——經驗豐富好,健康長壽好,走入社會當志工更好。我暗自將這句話銘刻於心中,因為這正是人生最好的價值,我要堅定地去實踐這些價值。」

二〇二〇年七月,臺北市大安區人文真善美志工進行北區資深委員慈誠訪談,邀請杜張瑤珍、高碧娥(左)分享慈濟歷史。(攝影/黃淑琴)

 

一起翻譯的日子

口述/陳秀蓮

高碧娥師姊是個很會口說好話的人,經常讚美別人,很熱心,只要有時間就會陪伴我讀日文。星期二的讀書會結束後,我們會約在咖啡廳,她教的方式是讓我先讀一段日文給她聽,例如讀日文雜誌,如果讀錯了,她會仔細講解,或者用翻譯機。

也許我跟她前世的緣分非常深,她真的對我很好,像媽媽一樣關心我,請我喝咖啡、吃蛋糕、教我讀日文。每次我要付錢,她都堅持要請客,還特地帶我到土城買日文翻譯字典送給我,這本字典到現在我還保存得很好。

最初大家翻譯都是手寫,那時候電腦不普及,會打字的人不多,她就是打字快手。住在同一區的楊棟沂師兄會騎著腳踏車,把翻譯好的手寫文章投到她家信箱裏。

有一次,她媳婦跟我們說,睡覺前看到婆婆在打字,醒來後發現怎麼婆婆還在打字?忍不住就問:「媽媽,你昨天晚上有睡覺嗎?」

她就是這麼認真的人。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