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我心呼喚海地——24歲女孩的探索旅程
2012-11
  給年輕人的最好禮物
  「試讀者」的震撼
  天使女兒
  Wee-Beep-Beep Hoorah,一起加油!
  大姊姊,小媽媽
  送孩子一雙翅膀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道侶叢書 / 我心呼喚海地——24歲女孩的探索旅程
  大姊姊,小媽媽

二○一○年三月下旬,離開海地前,巴西維和部隊帶我搭乘直升機,在海地上空繞行一圈;俯瞰這個美麗又哀愁的國家時,我許下心願:我還要再回來!

五月,研究所畢業,八月隨慈濟志工再進入海地;十一月又去一次;二○一一年六月再去。讀書時打工存的錢,來海地賑災全部花光光,我並不心疼,最放心不下的還是當地孤兒。

海地孤兒本來就很多,地震後暴增十倍;有的孩子被人口販子拐賣,年紀大一點、漂亮的被賣到美國邁阿密,普通的就賣到鄰國多明尼加。被販賣的孩子都很慘,不是當童工,就是當雛妓。

暫住法國期間,我到處尋找資訊,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申請到耶穌兒女基金會(Fondation Enfant Jesus,簡稱FEJ)的專案,由美國私人贊助機票及生活費,可以無經濟之憂,到海地和多明尼加邊境的孤兒院服務一年。

 
(中略)…………
 
二○一一年八月三日(三)
室友丹妮爾和小不點

這兩天,我都在拉麻得爾(Lamardelle)孤兒院接受培訓。社工丹妮爾(Danielle)要返回美國讀研究所了,我們只剩四天時間交接工作。

丹妮爾和我像姊妹淘般一拍即合,聽著她講述在海地服務的心得,讓我很期待往後的機會與經驗。她不僅給了我工作前的充足訓練,還細心地留下各種文件和表格。

昨天我們一起複習行政工作流程,也看了實際會使用的文件。她讓我把文件放在一起,並檢查一份準備送去海地兒童福利部(Institut du Bien Etre Social et de Recherches,簡稱IBESR)的申請文件。

在海地,孩子會被送到孤兒院有兩個原因:一是無父無母;二是父母無力撫養。針對不同情況,申請文件和程序有一點不同,但過程同樣繁瑣,通常需要一年時間,養父母才可以帶孩子回家。

我的職責之一就是負責每個孩子的收養檔案,並追蹤、索取需要的文件,以完成領養程序。這過程包含了很多工作,但也是很棒的挑戰!

一天的工作結束後,丹妮爾和我會步行去拜訪耶穌兒女基金會創辦人露西娜‧鄧肯(Lucienne Duncan)奶奶;她就住在拉麻得爾孤兒院隔壁。

今晚有個小颶風朝海地撲來,這很稀鬆平常,不必太擔心。我們坐在水池旁閒談,一起享用美味的咖哩飯和沙拉。

目前,我和丹妮爾共用一間房,分睡上、下鋪,床墊的彈力很大,讓人有肋骨和脊椎被戳到的感覺,床架和床單上還橫行著螞蟻雄兵。

噢!還有個新室友——小不點,牠是一隻超級小灰鼠。我完全被牠嚇到了!可悲的是,比爾(Vieux)爺爺在廚房找到了牠,所以小不點已經到安詳的地方了。願牠的靈魂安息!

今晚的冷水澡真棒!拉麻得爾實在很熱,氣溫幾乎不低於二十五度,衣服都變得黏答答了……希望明天可以拿到行李。

 
二○一一年八月五日(五)
一手包辦

丹妮爾大約早上九點離開,這是我正式工作的第一天,所有事情都要一手包辦。

有一位還未領到證照的社工史坦利(Stanley),因為天氣的關係而沒有出現;海地的道路並不是很理想,一旦下雨,路面就成了爛泥灘,根本不適合開車。有時候天氣真的壞到不行,社工也會被迫留下,隔天早上才離開。

影印、讀文件、整理這五週來的領養名單、將最新的領養資料寄到美國……工作進行得有點慢,但我相信熟悉了之後,一定會更有效率。

在海地使用網路就像燒開水一樣。當你注視著它,它就好慢、好慢;必須暫時離開一下,再度回來時,才會感覺到它的「良好」!

明天,有一群來自美國的志工,要為孤兒院粉刷牆壁;大家拚命地清除長廊上的雜物,好讓接下來四天的粉刷工程能順利進行……

 
(中略)…………
 
二○一一年九月三日(六)
紐易夫簡易屋

猜猜看,我現在在哪兒呢?答案是臺灣海外工程公司,我正跟隨慈濟志工們於此。

邢敏師伯早上七點半到海地,大約十一點到拉麻得爾孤兒院接我。昨晚的暴風雨使得網路故障,我上不了網,不確定他是否會來,所幸結局完美;當看到他和皮耶洛(Romulus Pierre Joseph)出現時,我真是太高興了。

我帶他們參觀孤兒院,他們對孤兒院的經營方式印象很深刻,並且想知道有什麼是慈濟能幫忙的。等鄧肯先生從加拿大回來後,他們會再來孤兒院做進一步的了解。

我們前往紐易夫,了解慈濟簡易屋的進度;三十六個簡易屋用大樹枝將周邊再加以鞏固後,看起來似乎都還不錯。

我們順道拜訪了當地居民,他們也都還記得我們。下車時,所有的小孩朝我跑來,並且大喊:「Lori, Lori, Lori!」他們的純真笑容和擁抱,對我而言真是美好的回憶;老天,我真的好感動啊!

我與孩子們在營區四周散步,開心地談笑。今年六月第一次見到他們時還很小,彷彿一夕之間都長大了。

回到海外工程公司休息一會兒,即前往巴西維和部隊的營區拜訪馬查多(Machado)少校。他已經來了六個月,下星期一要回巴西。新來的羅蘭(Roland)少校,將接任他的職位。

我們邊聊天邊吃美味可口的黑豆麵包、優酪乳和橘子汁。我很敬佩巴西維和部隊對海地所做的貢獻。大地震之後,慈濟在海地發放物資,他們經常協助保護,並引介需要幫助的孤兒院;慈濟與他們的慈善部門密切合作,共同資助許多計畫,為海地孤兒院帶來一些希望。

紐易夫帳棚區已接近完工階段,三個月不見的孩子們,開心地圍過來打招呼、擁抱!(照片/陳珞韶提供)
 
二○一一年九月四日(日)
神奇之樹——辣木

第十八梯次關懷團今天抵達,我跑過去擁抱每一個人,他們看到我也很驚訝,因為沒有人知道我要來,甚至我自己也不確定會來呢!

他們這次主要是為了辣木(Moringa)計畫而來。辣木被稱為神奇之樹,富含各種維生素、礦物質,以及人體所需要的氨基酸,如同長在樹上的維他命;它生長快速又耐旱,很適合海地的乾燥環境。

它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有用的樹木之一,種子、根、葉、花均可被食用,新鮮葉子可生食或炒來吃,味道像菠菜;乾燥葉子可磨成粉末,做成像五穀粉的營養補充品;長條狀的果實可以料理蘆筍的方式食用;種子含有約百分之四十的食用油,榨過油的種子可用來淨水、減少細菌;葉子和樹枝絞碎可作為植物生長劑。

這種鮮為人知的植物,可用來幫助營養不良的兒童及哺育孩子的母親,也可提高食物來源的安全性、促進農村發展,並幫助水土保持。

聽了慈濟志工對辣木的介紹後,海地技術學校的蜜卡兒(Michaelle)女士在皮耶巴顏(Pierre Payen)建立一個辣木農場;八千棵辣木已在農場各處種下,生長情況看起來很好。此時,陽光充足、雨水豐沛,樹長得很快,只需三到四週,就可以收穫了。

我對這個計畫感到很興奮,希望它可以解決各村落營養不良的問題,並提供海地人一個自給自足的方法。讓我們為這個辣木計畫不斷祈禱吧!

慈濟志工在海地推廣辣木種植,希望透過大量生產,改善當地民眾營養不良所引發的各種問題。(攝影/葉慶蓉)
 
(中略)…………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日)
本土志工培訓課

昨天,我們在太子港聖亞拉罕卓教堂,為本土志工上培訓課程;地震後,他們暫住在國家足球場的帳棚裏,慈濟舉辦大型發放和義診時,曾邀請他們來當志工服務鄉親。

惟宗師伯和我一起主持志工課程,我們介紹了慈濟在瓜地馬拉、泰國和薩爾瓦多幫助受難者的故事;惟宗師伯十分讚歎本土志工在短短時間內推展幸福校園、辣木計畫、衛教宣導、慈善關懷等,並期待更多海地人能一起來行善。

課程最後,發給每位學員一個竹筒,鼓勵大家每天投下錢幣、發一個好願,積少成多就可以幫助海地不幸的人們。

參與培訓課程的海地志工,領取竹筒,一起發好願。(照片/陳珞韶提供)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八日(五)
奇蹟男嬰

今天是海地國慶日,十二位本土志工利用假日到海外工程公司相聚。

我們播放影片讓大家了解慈濟在全球的脈動,並回顧過去二十個月來,他們在海地付出的足跡;看完影片後,大家熱烈地發言討論未來可以改善的方向。

下午,到國家足球場和聖亞拉罕卓地區家訪,很開心能夠再看到珍妮芙和她的媽媽。我已經兩個月沒看到她們了,實在非常想念。

還記得二○一○年三月八日,珍妮芙因為中暑被送來慈濟義診區;十五分鐘後,懷孕十個月的羽內女士跑進帳棚,歇斯底里地哭喊著:「她已經失掉一個女兒,不能再失掉另一個。」

那年三月底我離開海地,六月收到本土志工的電子郵件說,羽內女士生了,是一個健康的男嬰呢!

為了感謝我,羽內女士將小男嬰取名為「珞韶天使(Angel Lori)」,她說我就像天使般送給了她一個可愛的孩子;這個奇蹟男嬰,如今已經一歲五個月了。

珍妮芙(右)手中抱的是媽媽(左)懷孕十三個月生下的奇蹟寶寶。(照片/陳珞韶提供)
 
(中略)…………
 
二○一二年一月二十一日(六)
命運翻轉

慈濟援建的主耶穌祕書學校和瑪莉安中、小學舉行聯合動工典禮,學生們穿著整齊的制服,手牽手走進會場,揭開儀式序幕;瑪莉安中、小學合唱團演唱「海地女孩」,主耶穌祕書學校學生表演「哈利路亞」;民俗舞蹈展現孩子們可愛的一面,慈濟志工也獻唱手語歌。

瑪莉安學校校長馬佳瑞修女(Sister Marthe- Marjorie Fevrier)致詞表示:「這象徵著命運的翻轉,與海地人民重建國家的態度!」這個結論很有新意,也是慈濟真正在做的,我們對海地的好轉充滿希望!

我們的重要訪客——巴西維和部隊也來慶賀;當天送給與會嘉賓的結緣品,是一個月大的辣木盆栽。

我何其有幸能在海地看到建設中的歷史!

慈濟援建聖恩修女會所屬三所學校舉行動工典禮,學生們穿著整齊制服與會;新校舍外觀維持海地本土風格,防震強度合乎美國加勒比海地區建築標準。(攝影/葉慶蓉)
 
與會嘉賓巴西維和部隊獲贈辣木樹苗和環保袋等結緣品。(攝影/葉慶蓉)
 
(中略)…………
 
二○一二年五月十日(四)
再見了

過去兩個星期,我的心情上上下下、起起伏伏。美國的領養仲介公司因為顧慮安全與保險問題,告知我可能要提早從海地撤退;我很期待這個問題可以解決,就像過去任何問題已被解決了一樣。

每次要打開電子郵件,心臟每一秒就像跳動百萬次似的,我一直等待最終的結果出現。

一個星期前,結果確定了——他們要我離開海地,領養公司派駐海地的長期志工一職也將終止。這代表什麼呢?代表著我必須提前兩個月離開,而且將不會有人來替代我的位置。

我一時難以接受,只好離開辦公室跑回房間,矇在枕頭裏痛哭;我沈入了黑暗深淵,徹底被擊潰了。

三十分鐘後,我讓自己恢復正常並擦去眼淚,深深地呼一口氣後回到辦公室。

是該面對現實的時候了,這是學習放下的最佳功課!我先告知孤兒院的員工,他們極度難過,有些人甚至不可置信地跑開;他們都知道我很愛孩子,無法相信我要離開了。

夜晚來臨,是最難熬的時候。坐在戶外,我簡單地告訴大孩子們,一些無法掌控因素,讓我必須在下星期離開。他們十分震驚,很多人上前抱住我並開始哭泣,我的心都碎了!

那一夜,我們在月光下歌唱,將內心的失落與悲傷丟到一旁。我們不停地唱著,直到眼淚模糊了雙眼,直到必須上床睡覺;我擁抱及親吻每一個孩子,並告訴他們我很愛他們。

我用電話向勘斯克夫孤兒院的員工道別,耳邊傳來他們無法接受的喊叫和哭聲;我請求他們代替我擁抱所有的孩子,並告訴他們,這不會是結束,後會有期。

返回法國前,我沒日沒夜地瘋狂工作,盡可能留下詳細完整的五月份報告;我幾乎沒有多餘的時間睡眠,盡可能陪伴孩子們;我拍了很多照片,期待留下最美好的回憶。

大家為我舉辦了一個驚奇派對,準備了海地傳統食物,卻只有一道葷食,因為他們答應我要少吃肉、多吃蔬食,讓我好感動!孩子們穿上最好的衣服、梳了最美的髮型,我們一起唱歌、跳舞。

員工們合送我一幅美麗圖畫,並表示圖畫上的海地孩子,就像我內在的性格。我無法否認,那幅畫和我之間,有種不可言喻的關聯。

孩子們親手做禮物送給我,有小巧信件、可愛圖畫和特殊小卡片,讓我感到甜甜的滋味在心頭。

他們為我唱了一首離別的歌,並且說會永遠地、不變地愛我;我被他們的愛和單純的善良感動了。

昨晚,我開始打包行李,把要給孩子的藥、衣服、鞋子、衛生用品等裝進箱子及袋子裏,貼上標籤,請年紀最大的孩子,在我離開海地後發給大家。

我寫卡片給大孩子們,叮嚀他們要繼續用功讀書,永遠不要放棄夢想;鼓勵他們要好好發揮潛能,不要小看自己。

看到我送的漂亮禮物,他們驚喜萬分,但笑容很快就消失;他們向前抱住了我,說願意用任何東西交換,只要留我在這裏。我卻只能和他們抱在一起哭泣。

最後,我走向沈睡中的小小孩,和他們一一吻別。

看著他們熟睡的臉,過去十個月的種種在我腦中湧現——依稀可以聽見他們咯咯地笑,他們跌倒時哭泣的臉,他們大聲地叫著:「Lori! Lori!」

社會服務部經理布魯妮塔代表員工送我「海地孩童」的畫。(照片/陳珞韶提供)

回到房裏,只剩三個行李和一個背包,我坐在床上望向窗外的月光,它是如此美麗,映照在高高的椰子樹上;我真的無法相信,再過五個小時就要離開海地,離開這些孤苦無依的孩子們。

我無法入睡,孩子的笑聲伴隨著種種回憶,在腦海中不停地反覆出現。我閉上眼,為自己的離別深深地祈禱。

十個月來,我已經極盡所能地付出,感恩能有此經歷,感恩那些從頭到尾支持我的人,也感恩每個孩子,他們一一為我上了寶貴的一課。

人們總是說,我對海地的孩子付出太多,我倒覺得海地的孩子給我更多;我學會了快樂無法用金錢買到,而是來自於「付出無所求」,如同證嚴上人教會我的——「多做多得」,這在海地是多麼地真實有用。

海地,已是我的另一個故鄉。從飛機上的窗往外看,淚從我臉上滑落,相信這種失落的情感,一定也發生在每個被領養而離開的孩子心上。

離別前夕,孩子們送給我親手製作的卡片。(照片/陳珞韶提供)

(感恩志工黃建城、林錫堅、張麗雲、徐煊宜、蘇錦琍、陳麗貞、林秀淑、李珷、丁靜、粟意珍、張玉潔、林明瓅、武慈韵、吳微、童筱綾、邱淑絹、林聖授、楊振凰協助英文翻譯)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