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日 聽妙音,不聽雜音

◆5‧28《農四月‧十九》
【靜思小語】去除雜音,讓清淨妙音入心,常保心清淨。
付出不是犧牲,是享受
晨語時間,上人開示,凡夫清淨本性受無明覆蔽,漏失了覺性;有幸聽聞佛法,要引法入心,洗滌無明、回歸自性。
「好不容易找回了覺性,莫讓法水不斷漏失、無明又再層層疊疊覆蓋。運用戒、定、慧的功夫,能排除外境誘惑,預防心起無明、煩惱,讓吸收的法水不漏失,慧命健康成長。」
美國俄勒岡州一名十七歲高中生,仿照科羅拉多州校園槍殺案模式,自製六枚炸彈,策畫襲擊學校;幸而在行動前被當局拘捕。
早會時間,上人感嘆,現代科技讓人能輕易接收大量資訊,心性尚未成熟的年輕人,容易受到種種誘惑、步入重重危機,導致難以想像的後果。
「現代許多年輕人擁有高知識,卻缺乏倫理道德觀念,以致錯用知識為非作歹。教育必須發揮力量,引導學子踏上正確的人生方向——有扎實的倫理道德觀念,戒、定、慧常存於心,就不會受誘引而行為偏差。」
上人強調「戒、定、慧」的重要。「少了『戒』,會放縱自己、為所欲為,衍生許多煩惱,埋藏危機;心要『定』,結交善友、互勉同行善事,有過失也能相互提醒,及時回頭;守戒、心定,就能在人與人之間發揮智『慧』。」
信受奉行善法,一點都不困難。上人表示:「付出是享受而不是犧牲,天天跟著好人一起做好事,見苦知福,天天都能歡喜自在。」
清淨妙音入心,去雜音
馬來西亞馬六甲黃玉鳳師姊剛進慈濟時,曾因他人語氣欠佳,備受委屈,起了退轉心。陳庥禎師姊開導:「做慈濟是為自己做,不是為他人做;既是做好事助人,就應該持續。」
她因此解開心結,更用心與人互動;且將種種挫折轉為陪伴會員和志工的動力,帶領五十多位老菩薩承擔福田、香積、訪視、環保志工;像媽媽一樣關懷每位志工,團隊很有向心力。
上人以此教眾,在人群中做事,難免會「踢到鐵板」;玉鳳師姊在「踢到鐵板」時,得到貴人提醒而能轉變心念,現在也能做護持他人慧命道場的「梵天王」——
「釋迦牟尼佛初覺悟時,曾感嘆微妙大乘法難以進入眾生的心坎裏,失望之餘,想要離開人間入涅槃。就在這一瞬間,他的心靈道場有另一個境界——梵天王傳來清淨妙音鼓勵,讓釋迦牟尼佛決定繼續留在人間,以種種方法觀機逗教,度化眾生。」
上人讚歎玉鳳師姊心存「三無漏學」——守戒、定心,也運用智慧影響別人;並非「一指神功」指揮別人做事,而是身體力行、「帶人」更「帶心」,是所有慈濟人的學習典範。
「人人心中都有個梵天王,聽到雜音時,要趕快讓清淨妙音入心。心境時時保持清淨,還要以清淨妙音走入別人的心坎,幫別人掃除心中雜音。」
活躍生命慧命,常精進
與宗教處同仁談話,上人強調,慈濟不是層級分明的職場,而是人間菩薩共同修行的道場。「職場有階級升降、汰舊換新的退休制度;菩薩道場永無退休之時,要把握時間,將有限的生命發揮得淋漓盡致。」
日子過一天,生命就少了一天。上人提醒大家,生命有發揮才有價值,每過一天,就要增長一天的慧命。「希望人人從最初發心那一刻開始,持續提升生命價值,做到人生最後一口氣,而且做得很歡喜;讓生命與慧命一併活躍。」
上人囑眾,在慈濟要修平等心、不起分別心。「不能自恃年長、資深,就要別人聽從自己;如果浮現這樣的習氣,就失去領導人的氣度。必須用『情』帶人,且用的是『覺有情』。自己投入去做也帶人一起做,如此才具有『覺有情』的風範,慧命也才能日日增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