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 善解包容,惡緣轉善緣

◆5‧10《農四月‧初一》
【靜思小語】莫斤斤計較、與人結惡緣;要善解包容,轉惡緣為善緣。
感同身受,同事度
雅安地震後,四川慈濟人前往災區膚慰關懷、發放物資,至今已二十多天;雖然災區生活不便,大家仍以堅定的心、溫暖的愛守護鄉親。急難救助告一段落,上人透過網路視訊,感恩四川慈濟人日日「幸福」。
「災難造成大地毀傷、家庭破碎,但災區也是人間菩薩修行的道場。經歷過汶川強震的菩薩們,了解受災的心靈惶恐、痛苦及無助,以過來人的心情膚慰雅安受災鄉親、提振他們的心念。人與人之間彼此帶動,相互扶持,即能早日脫離心靈之苦。」
上人表示,受災確實很苦,但若整天呆坐鬱悶,將愈想愈苦;此時若有曾經走過災難的人來「同事度」,引導他們拔除心靈苦痛,就能轉受災的悲情為助人的歡喜。
內修外行,顯德行
臺中慈濟人返回精舍短期精進,上人叮囑,要跟隨常住的作息,深入了解靜思法脈與慈濟宗門。
「若沒有親自體驗,就像是站在門外看門內,要再對其他人轉述,常道不明、理不清。此行除了體會精舍生活,更要引法入心,入門了解靜思法脈,才能在社區裏廣招人間菩薩。」
許多慈濟人沒有流利的口才或高深的學識,卻把握機會向人說慈濟,很能帶動人發善心;上人指出,這樣的功夫來自「內修外行」。
「內修即是『功』、外行就是『德』。能夠用功學法、修習氣,言行舉止自然展現令人欽服的德行,所說的話讓人樂於依從,要招募人間菩薩,就不困難。」
眾生根機各異,聽聞同一句法,體會各不相同。上人以己為例,五十年前聽到師父叮嚀「為佛教,為眾生」,就將此六字深銘於心,以此為終生志向,至今心念不變、沒有絲毫鬆懈。
「期待慈濟人都能恆持初心——『靜思法脈』的法,要不斷延傳;『慈濟宗門』的門,要一道一道持續打開,接引更多人間菩薩入門。」
廣結善緣,莫攀緣
世俗總認為「多子多孫多福氣」,對於子孫後輩多所罣礙,煩惱也不斷延伸。上人開示,佛陀看清人間俗情的牽纏之苦,故在覺悟成道之後,也接引親族出家修行。
「人心不安,以致天下災難偏多;再親的手足、再好的感情也會受破壞。有緣走入慈濟,要將不平衡的心穩定下來,莫斤斤計較,與人結惡緣;人與人之間皆大歡喜,社區才能祥和平安。」
即使過去與人結了惡緣,如今接觸佛法、發心修行,上人勉眾,要下定決心改除習氣,心寬念純、善解包容,轉惡緣為善緣。「修行,須廣結善緣,但並非『攀緣』。攀緣,會讓人與人之間俗情糾纏、業力牽續。當戒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