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4期
2015-07-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主題報導
  特別報導
  慈善臺灣
  晨鐘起.薰法香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阿板薰法香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4期
  以人間事顯真實法
◎撰文.袁瑤瑤 攝影.阮義忠


過去、現在和將來

二○○八年七月一日下午,上人從高雄來到慈濟屏東分會,在會客室走廊上俯瞰庭院。青翠油亮、鮮花盛開的園裏,正有個蹣跚學步的小娃兒跌跌撞撞地不肯離開。

腦海浮出熟悉無比的景象。稍早在分會門口恭迎上人的隊伍逐漸散開,扶老攜幼的會眾帶著滿足的笑容回家,志工們則是井然有序地穿過迴廊,往右後方莊嚴的洗石子建築湧去。待會兒,上人就要到佛堂開示了。

接待組殷殷招呼大家享用茶水、點心。課務組來回穿梭,確保志工聯誼會的所有細節環環相扣。負責攝影、錄影、音控的師兄師姊忙著讓作業就位。庭院一側,罩著圍裙、頭巾的師姊們已開始摘菜、洗菜、切菜、準備晚齋。

那次行腳,上人從北到南再往東,刊頭這張照片是阮師兄六月下旬於慈濟關渡志業園區所拍。老人家沈默地望向窗外,讓我想到他曾說:「師父最歡喜的就是講經了。三十多年前講《法華經》時,一直分析小三災、大三災以及最後的大懺悔,我坐在大殿桌下,開始講時,自己按開關,可惜那臺錄音盤現在已遺失了。那時我一直講,講過心裏很歡喜;現在沒法這樣自在了,要到處感恩,顧慮大家。」

一切都是必然。老人家眼睛裏似乎盛滿了過去、現在和將來。

心田要保護好

二○○八年七月二日晨間,上人準備離開屏東,先到慈濟臺東聯絡處,再回花蓮靜思精舍。行前,法雲舍的慧潤師伯、依道師伯特地趕來探望。上人雖不在這張照片裏,但從兩位師伯的笑容就可知道,他老人家當時的歡喜。

剛隨師時,得知有法師來訪,總會特別興奮,猜想他們之間的對話一定是高來高去、珠璣串串,筆記來不及抄。實際上卻是很簡單、很家常,閒聊幾句生活上的小事,講的人喜悅,聽的人開心。坐在小板凳上的我們如沐春風。

要離去時,上人跟弟子們說話,感嘆屏東風景美,到處一片翠綠,可惜有的田園改種收益較高的檳榔;若非如此,豈不是到處一片田園豐收好景象。

「大家的心田也是一樣,要保護好,千萬不要懈怠。圖一時逸樂,讓心地的稻田荒廢,成了檳榔園。」

以人間事顯真實法

上人曾說:「做好事,得好報——不夠。做好事,不執著,開智慧——才是真正的『空中妙有』。」老人家以言行身教告訴弟子,慈濟宗門是人間路,所修的行要處群入眾,要有充分智慧。把天下蒼生視為自己至親至愛的人,自然會開闊心胸,包容天下蒼生。

「佛陀開示,指點我們方便法、真實法,有『空』的法門,有『有』的法門。我把它綜合起來,就是真實法。心靈要乾淨,時時靜思。有事,就要善解。彼此之間,要比就比智慧、比大愛,比誰更愛誰、比誰更能包容。能這樣,慈濟法門才能開啟,才能廣招菩薩。」

上人開示:除了培養好心、柔軟心、呵護心,還要有懺悔心。無懺悔心吸收不了法。慈濟人有接法、弘法、轉法輪的使命感,但先要有懺悔心。

「以簡單心來面對複雜事,以人間事來顯真實法。」這就是我最喜歡的《靜思語》之一。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