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所有 恭敬一切
.jpg)
◎口述‧陳世琦(大林慈濟醫院家醫科醫師) 整理‧白佳立、黃玉櫻 畫作‧林順雄
在這個苦難的世間,上人的慈悲心流轉不已,
讓無數生命離苦得樂,終得覺悟。
二十四年前,我第一次對上人、對慈濟有印象。那是剛升上醫學系五年級開學時,一位大四的學弟哭哭啼啼地前來;暑假中他的父親因為嚴重車禍,送到附近一家醫院;在全家徬徨無助時,一群基督教友伸出援手關懷陪伴,他也接受讓父親受洗。
父親傷重離世,事過境遷,這個學弟卻因為兩件事情日夜心痛,吃不下也睡不著——一是像父親這麼好的人,怎麼會遭此橫禍呢?二是因為他的決定,父親後事是以基督教儀式辦理,「可是父親是佛教徒,那麼往生後到底會去哪裏?去佛祖那邊?還是去上帝那邊?還是因為兩邊都不虔誠,結果都沒有好的地方去呢?」
我們也不知如何勸慰學弟,剛好聽說慈濟的師父近期會到臺中,於是十幾個人陪著學弟趕到當時的臺中分會,在一位師姊陪伴下進入會客室。
證嚴上人用心地聽學弟訴說,等到學弟的情緒比較平復時,上人問:「你爸爸真的死了嗎?」大家都很驚訝,學弟還是回答:「是啊,我爸爸真的死了,是我親手把他放入棺木,也是我親手把土蓋起來。」
上人接著說:「如果你繼續哭,做為你父親一部分的你什麼事都不能做,那麼你爸爸就真的死了。如果你現在開始好好讀書,以後做一位好醫師,你能夠幫助很多人,那麼你爸爸還活在你的身上。」上人說,父子連心,這樣哭、這樣悲傷,對爸爸有什麼幫助呢?學弟若有所悟。
我驚訝上人對生死大事能夠舉重若輕,當下更許下心願,有機會一定要去慈濟跟這位師父學習。
人有善願,天必從之。一九九六年,我來到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服務,也先後照顧過很多慈濟人。志工志大願深,面對生死大事可作典範;印象最深刻的是李鶴振師兄與同修陳意美師姊。
有次上人來到院中,對癌末的李師兄開示。
「感恩你們,這麼嚴重的病症,你比其他的病人和家屬能夠多一分勇氣,你在這裏是對他們最大的鼓勵,我要為家屬和病人感恩你們。」
「醫護人員因為照顧你,他們才有一個成功的標準,知道要像你一樣照顧每一個人,這樣才叫做成功,所以我也要為心蓮病房的醫師及護理人員來感謝你。」
「感恩你發願捐贈大體成就良醫,你的事蹟也會隨著慈濟歷史流傳下去,所以我也要為後代子孫感恩你。」
上人講到一半時,李鶴振師兄和陳意美師姊已泣不成聲。當上人講完,現場一片寧靜,好像已沒有任何人受苦,也沒有任何人哭泣。
李師兄說:「我發願,生生世世為慈濟人!」陳意美師姊說,這輩子師兄來不及做的由她來完成。李鶴振師兄又指著站在旁邊的我說:「我發願,下輩子要來慈濟當醫師,要來當陳醫師的學生。」那時候所有人都看向我,身為住院醫師的我對著上人說,如果李鶴振師兄要來做我的學生,那我發願,我要對我的學生畢恭畢敬。
上人要離開時,走到門口又回過頭來對我說:「你要記得,要對你的學生畢恭畢敬。」
今天志工早會在座的各位,我也發願對你們畢恭畢敬。這也是因為上人慈悲心的關係。感恩上人的慈悲心,在這苦難的世間流轉不已,一直到所有的生命都離苦得樂,終得覺悟。
(摘自二○一五年四月五日志工早會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