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等待天亮

夜色下,孩子們顫抖的身體、惶恐的神情,
讓志工好心疼,也明白復健的路途漫長;
但路再遠,也會接力相伴走下去。
在臺北國泰醫院,一位家屬見到慈濟志工前來關懷塵爆傷患,馬上告知:「謝謝!我的兒子是你們慈濟師姊救的,一位葉師姊,但不知道名字……」她的孩子仍在燒燙傷中心,志工透過她述說,終於確定事發現場與她兒子作伴的是慈濟志工葉美慧。
葉美慧住在八里區,六月二十七日意外發生後立即趕往,「當時孩子身邊沒人幫忙,便陪伴在旁。為了讓他家人放心,幫他打電話聯絡媽媽……當時現場很亂,進來找人不容易。」
「傷患實在太多,救護車一時疏散不完。儘管他的臀部有燒傷無法坐著,警消人員鼓勵他勇敢撐著,之後他終於坐上載送輕傷者的大巴士。發車前我跟他說:『你很勇敢!後面的路還很長,你一定要加油!用最大的勇氣堅強起來。祝福你!』」
事發約於晚間八點四十分,鄰近志工看到新聞馬上趕抵,慈濟北區急難救助副召集人羅美珠聞訊後,立即通知相關功能組,並從距離八里較近的三重、蘆洲、五股動員人力前往;傷患很多,每個人都很痛苦,羅美珠很心疼:「看到年輕人皮開肉綻,非常不捨,真不知道該先幫誰,只能來來回回看著,然後配合救護人員指示,將食鹽水或礦泉水往他們身上澆淋,趕快降溫減輕痛苦,或者用水一點點滋潤他們的嘴唇,補充水分。」
救護車來不及送這麼多人急診,「有些志工還沒趕抵現場,就請他們快點開車來載輕傷患去就醫;有些傷患快要失去意識,趕緊鼓勵他們保持清醒,救護車就快要到了。」一些孩子手受傷了沒辦法用手機聯絡家人,志工也協助聯絡。
等到傷患全部送往醫院,志工稍加清理現場,才結束勤務,已過十二點;同一時間,各院院訪志工已趕往急診室待命。(撰文/江孟倩、張逢德)
傷在兒女身,痛在父母心

主治醫師說你的傷會好的,你一定要乖乖吃東西才會趕快好喔!」拿著話筒、隔著玻璃,對著病房內的女兒,媽媽殷殷地叮嚀著;一旁陪伴的慈濟志工,深深感覺到「傷在兒身,痛在娘心」那分深深的母愛。
六月二十九日在臺南成大醫院燒燙傷中心,爸爸對志工述說見到女兒的情景:「她看到我們就流眼淚,說對不起,做錯事了。」爸爸哽咽地說:「以前她要去哪裏都會告訴我們,這次沒說,她知道我一定會反對。」
女兒貼心又上進,剛從國立大學研究所畢業,卻沒想到發生意外,燒傷面積超過百分之四十,必須經過至少兩次清創、植皮。「妹妹愛漂亮,還好傷都在四肢。」她的姊姊說,比起其他人是不幸中的大幸。妹妹較活潑,雖然調皮些,但一直很會念書,「我告訴妹妹安心治療,她答應會努力走過這一關。」
姊姊心疼地說:「隔離房的照燈泛著黃光,是用來讓身體保暖的,妹妹卻以為又看到爆炸的火光,很驚嚇……」爸爸硬是撐起精神,擠出笑容:「不能把憂愁帶給女兒,我請她放心,聽醫師的話接受治療。」他了解治療的路很長,一定要堅強才能面對。(撰文/洪淑真)
布置休息室,叮嚀稍喘息

位於新北市板橋區的亞東醫院,陸續救治二十餘位傷患,家屬湧入,志工也趕往了解狀況,翌日更成立關懷小組,獲准進入院區,按照院方及社工提供的住院名單,致贈家屬祝福金,連日密集陪伴。
一位父親說:「女兒見到我第一句話居然說:爸爸對不起!」想到孩子往後的日子,父母不禁落淚;志工靜靜聆聽,不時安慰:「已經發生的事情無法彌補,但是父母親堅強,在漫漫復健之路才能成為子女有力的靠山。」
傾聽家屬的心聲、陪伴他們一起度過治療關鍵期,是訪視成員主要工作之一。每次拜訪前,會先取得家屬的同意;若遇到親朋訪客或醫護人員進行醫療行為時,就趕快退居一旁等候。這分體貼的愛,獲得家屬信任,甚至一起幫忙協尋其他傷患家屬,讓慈濟的關懷能即時送到每位家屬心中。
許多家屬鎮日守在加護病房外,疲憊不堪;院方貼心找出空間做為家屬休息室,並邀請慈濟規畫;七月四日,志工送來十七張多功能摺疊床、三十四條環保毛毯、十七個枕頭等物資布置,讓家屬可以在此休息或補眠。
亞東醫院總務處主任魏甫先生表示:「傷患一送到亞東醫院,師姊的身影就出現在焦急的家屬身邊,噓寒問暖,輕聲安慰,讓家屬將心情安頓下來,也讓醫護人員能全力搶救。」
(撰文/高玉美)
補給營養品,後援啦啦隊

從事發隔天起,慈濟人每天進入臺大醫院院區膚慰傷患及家屬;負責關懷聯繫的志工蘇秋萍表示,燒傷患者的治療復健漫長艱辛,訪視志工一定要長期陪伴;在不同的復原階段,傷患在精神或物質上會有不同需求,志工要適時適切協助,讓家屬有所依託。
三十位中正區訪視志工,三到四人一組,每組固定陪伴三到四位傷患,讓彼此熟悉。有位女孩傷後的營養不足,蘇秋萍特別送來自製的有機豆漿、麵包及水果,看著她滿足地吃完後,露出幾天來未見的笑容,她的母親也鬆開深鎖的眉頭。蘇秋萍說,媽媽很擔心孩子,始終沈默寡言;陪伴第五天,媽媽終於把情緒壓力發洩出來,痛哭一場。孩子的傷勢有進步,媽媽也能跟志工閒話家常了,蘇秋萍說:「看到媽媽不再緊繃,我也鬆了一口氣!」
一位傷患的媽媽和志工互動幾次後提及:「我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找你們談嗎?」志工於是用心地傾聽她談起孩子往後照護與家庭經濟的困境,清楚了需求才能給予支持。
盛夏酷暑,藍天白雲穿梭在病房外,志工們看見家屬的苦、孩子的痛,不僅致贈祝福金,還為有需要的傷患購置尿布、看護墊、高蛋白營養品,帶來水果等食品為家屬打氣,更重要的是坐下來傾聽家屬的心聲,想盡辦法紓解他們的心痛,提供量身訂做的支持。這條路會很長,志工已經做好準備。(撰文/曾修宜)
阿嬤牌蜂蜜水 心甜甜的

七月十日昌鴻颱風來襲,慈濟志工如常前往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為傷患家屬送午餐;張同學的家屬拿著小紙條跟志工分享,剛剛探視時,孩子寫下想吃的東西,其中寫著「阿嬤牌蜂蜜水」,志工問張阿嬤要去哪裏購買,她語帶歡喜地說:「是我用蜂蜜泡的茶,從小我就泡給他們姊弟喝,她喝習慣了啦。」
接近兩週的治療,在加護病房的張同學已可進食少量食物,讓家人放心許多。志工回想第一次與張阿嬤見面,她憂心訴說孫兒的父母都在大陸做生意,一時還趕不回來,「阿嬤,您先不要緊張,我們會在這裏陪伴您的。」
三總松山分院照顧六位傷患,其中四位在加護病房;志工一一送上祝福金,輕輕安撫:「我們會一直都在。」志工考量院內沒有商店街讓家屬用餐,家屬對附近環境也不熟,所以每日送午餐和水果,晚間再送一次新鮮的水果,鼓勵他們照顧好自己的體力,才可以在孩子康復之路上,做最有力的支持後盾。
家屬在會客時間,得知孩子需要補給某些醫療耗材,會趕忙脫下隔離衣,快速採買又趕回來,把握探病的半小時,非常辛苦。志工得知後,於是向護理人員請教所需要的耗材,由慈濟採買,包括看護墊、尿布等,避免家屬往返奔波。而孩子們陸續拔管自主呼吸,家屬臉上開始有了笑容,志工也安心了。
(撰文、攝影/李色娟)
【慈濟關懷統計】
近五百位傷患分送全臺五十餘家醫院,慈濟志工赴各院致送祝福金,重傷每人三萬元、中傷住院每人兩萬元、輕傷出院每人五千元。院訪時得知,有些單親家庭或父母為了照顧孩子而無法工作,有些孩子以往也打工分攤家計,意外發生影響生活,慈濟將評估日後經濟補助。傷患來自全臺,各社區志工也就近到有需要長期陪伴的傷患家中訪視。
截至七月二十一日累計致送出四百二十四份傷患祝福金,四位生活補助、一戶助學補助,另加發往生者喪葬慰問,總金額一千一百四十七萬六千元。仍持續院訪中,已動員志工九千兩百零九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