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疼惜 心肝寶貝
◎撰文‧黃秀花 攝影‧蕭耀華
 |
為降低接觸感染風險,臺北慈院此次緊急架設視訊設備,讓家屬與加護病房內親人互動。
|
加護病房裏,醫護接力照護;
守候在門外,親人日夜祈禱。
那些以前忘記表達的愛,現在全部說出來;
還要再站起來,一起回家!
妹妹,你要加油!爸爸媽媽每天都在外面陪著你,還有好多師姑師伯來幫你打氣,要趕快好起來喔!」家住板橋的彭仕臺和妻子簡瑞真,一早就來到臺北慈濟醫院,待會客時間一到,立刻衝向醫院為塵爆傷患家屬闢設的視訊專區,透過平板電腦螢幕對著女兒精神喊話。
夫妻倆的寶貝么女,就讀慈濟技術學院護理系,六月二十六日從花蓮慈院實習結束,晚間才搭車返北,沒想到隔天就碰上爆炸意外,全身包含軀幹、四肢和臉部,燒傷面積超過百分之六十,讓父母心痛。
雖然心疼,他們卻不心焦,配合著院方的治療步驟,耐心等待,相信孩子會好起來。
暗夜,孩子在哪裏?
八仙水上樂園粉塵爆炸意外,讓四百多個家庭生活突然變調——父母怎會料到,孩子白天高高興興出門,夜裏卻傷痕累累地送醫。他們有的直奔現場找人,有的接獲通知匆忙趕至醫院,那一夜似乎特別漫長;直至醫師告知孩子狀況暫時穩定了,他們才敢稍稍喘息。
其中,任職於汽電公司的彭仕臺,老闆體諒他女兒遭逢巨變,要他專心陪伴,「董事長人很好,他說我們努力工作,就是為了家庭;現在女兒發生意外,自然要以她為優先。」六十歲的彭仕臺,夾雜著灰白頭髮,面容慈祥,可他卻說,以前對女兒太嚴格,孩子有話都對媽媽說,就連這次出遊,他也是透過妻子轉述才得知。
「她當天下午三點多出門,還跟我們說Bye Bye呢!」彭仕臺回想著,早先幾日妻子就預告女兒要去水上樂園玩,他覺得那是正當場所,並無不妥;當女兒出門前,他還叮嚀:「妹妹,出去玩要小心喔!」
意外當晚,是一位好心人打來電話,妻子一接起,就聽到女兒說:「媽媽,我身上著火了,好痛、好痛!」夫妻倆心慌意亂,不敢自行開車,拜託附近一位師兄幫忙,載送他們直往八里。
「那簡直像人間煉獄!」沿途找尋女兒之際,彭仕臺發現許多孩子燒傷嚴重,就連身強體壯的男生,也哀號聲不斷,還有人不停顫抖。
女兒已經被抬離現場,一直喊痛,彭仕臺對她說:「我們先上救護車!」因為太多人受傷,救護車運送不及;後來有一輛中型巴士載運傷患,他試著抱女兒上車,不論揹或抱,她都非常疼痛,幸好有四位年輕男生幫忙合力抬起救生圈,才順利將她運上車。
「我們是最後一個上去,擠在後車廂,我用身體讓女兒當靠背。」除了嬰兒期以外,父女間從來沒有那麼親近過;暗夜中,司機不停按著喇叭開路疾駛,二十幾分鐘的路好漫長……
櫻桃汁,爸爸特調
當晚,粉塵爆炸傷患大量湧入北市、新北市各醫院,載滿傷患的中型巴士抵達醫院後,醫護人員緊急為彭家女兒處置,轉送加護病房。沒多久,慈濟技術學院羅淑芬老師也趕到,她是燒燙傷方面的護理專家,彭仕臺暫時放下一顆心,也由羅老師聯繫安排,翌日轉往臺北慈院。
知道孩子的傷勢嚴重,但身為慈濟委員的彭家父母,提起正念,不斷安慰自己也鼓勵孩子,把身交給醫護、把心交給佛菩薩,而在他們內心深處,也堅信女兒會一天比一天好。
女兒在歷經兩次清創和植皮手術,燒傷面積日漸縮小;每日會客時間一到,她都膩著父母和她多說說話。有一回,女兒跟爸爸說,剛剛和「姊姊們」發了很大的脾氣,因為換藥非常痛。「那你要說什麼?」彭仕臺問。
「姊姊,對不起!」然後,女兒隔著螢幕示意拉爸爸的手,說:「爸爸,對不起!」孩子吐露的心情,讓爸爸紅了眼眶……
為人父的彭仕臺,好似要把從前虧欠的親情一次補回來,有天到院特別提了兩罐保溫瓶,那是他精心製作的冰涼櫻桃汁。「在家時,我就看到他用冷開水洗手、用熱水燙刀子,把櫻桃一顆一顆去籽,然後打成汁,就是要拿來給女兒和她同學喝。」簡瑞真從沒見過丈夫如此細心,當她伸手想幫忙,還被制止:「你不要動,那些我都已消毒過,碰不得!」
這一家人的會客時間,充滿溫馨和笑聲;而每天兩次的視訊,不僅父母必到,還有好多慈濟法親也來探望,大家和彭家女兒透過視訊螢幕談天,紓解她不少痛苦。
意外發生後,各界的祝福與協助不斷匯集,在慈濟志工為此次意外受災者舉辦的「愛膚傷,迎陽光」祈福會中,彭仕臺上臺感恩。他表示,當孩子跟死神搏鬥,愛的力量源源不絕如海浪湧出。「這場突發的災難,讓醫護團隊很辛苦,幫孩子的醫師病倒了,照護孩子的護理師傷心哭了。感恩醫護團隊為孩子的付出和努力!」
 |
六月二十九日晚上,臺北慈院邀請家屬、醫護同仁、新北市政府代表以及志工等三百多位齊聚,為傷患虔誠祈禱;家人憂心守候,醫護人員給予溫暖擁抱,陪伴度過難關。(攝影/吳裕智)
|
充飽氣,日漸進步
在視訊會客時間,趙媽媽雙手握拳,對著兒子不停喊加油,好像要助他一臂之力。如果可能的話,她真想這麼做,看著兒子在受苦,她的心也緊揪著。
趙媽媽與丈夫住在雲林,事發後緊急北上:「在家接到電話時,我並沒有哭,是來到這邊後,得知兒子燒傷面積百分之六十,肺部還吸入很多粉塵,心整個都碎掉了,才號啕大哭!」
那一夜,她哭到雙眼紅腫,次日至眼科就診,醫師叮嚀她眼睛已經發炎,不能再哭。而身邊的師姊也安慰她「轉念」,多為孩子祝福。第二天,她再跟兒子視訊,看到他雖然插管,但眼睛會眨、手腳會動,她終於破涕為笑了。
趙媽媽說,剛抵達慈院那晚,坐在加護病房外等待,她覺得有點冷,一位師姊察覺了,便說:「我明天有事不能來,但一定會請人幫忙帶一件外套來給你穿。」她不以為意,沒想到隔天,真的收到一位師兄拿來一件毛衣外套,頓時讓她的心暖和起來,「想對她說聲感謝,卻不知如何找她,慈濟每個人都穿制服、綁著髮髻,看起來很相像,我實在認不得了!」不過,也因為那件毛衣,才讓初來乍到的她,感覺不孤單。
趙媽媽強調, 兒子讀軍校,又是憲兵,體格強壯,從小還是體育班出身,她很有信心,他一定能挺得過去。對於親友的關心,她一律說:「我兒子很好,請你們多為他祈福!」碰到有人哭泣,她告訴對方:「他一定會好起來,等他康復後,我帶他回去給你們看。若你們仍不放心,就幫我求菩薩好了!」
天天守候在醫院,趙媽媽也照顧好自己,不讓兒子有負擔;就像她與丈夫每一回視訊時間,便會跟孩子說:「兒子啊,爸爸媽媽在這裏很好,醫院有幫忙安排宿舍,志工也供餐給我們吃,你放心,只管養足體力,專心治療即可。」
這段期間,兒子的同袍弟兄每天輪班陪伴,長官也來關心;兒子國中的體育老師,專程從雲林帶著同學北上加油打氣;讓他們感到人間處處有溫暖,相信有大家「集氣」,兒子必定能精神飽滿。
「套句我們的行話,就是『氣』已充飽了!」家裏經營腳踏車店的她說。
慈母的殷切引盼,終算盼得了實現,經過第一次植皮,兒子傷勢已修復百分之三十,幾日後拔管自行呼吸,狀況愈來愈好,夫妻倆比什麼都還要高興,兒子又往前邁進一大步。
 |
臺北慈院神經內科專師邱心鈴幼時曾經歷火災,全身有百分之七十的二、三度燒傷,她以過來人身分進到加護病房安慰傷患,分享治療及復健之路。
|
好孩子,再來好人家
然而,不是每個孩子都如此幸運,燒傷面積高達百分之九十的小軒,就沒能跨過死亡幽谷。
當晚她被送抵醫院時,已瀕臨生死邊緣,醫護人員緊急為她插管和處置,送往加護病房,第一時間,醫院發出病危通知。媽媽趕至時,小軒痛到全身發抖、無法爬起,母女也未對上話;但她永遠記得女兒從意外現場打電話來說:「媽媽,我受傷了,好痛、好痛,你趕快來!」此後,她便再也沒聽過女兒的聲音。
面對傷勢嚴重又意識不甚清楚的小軒,媽媽不放棄。擔任清潔工的她,每天要打三份工維持家計;但不論多忙,中午無法抽出身,傍晚也一定會趕來醫院,透過視訊與女兒說說話。
她們的互動,並不像其他人有問有答;媽媽望著無法開口,僅眼睛會略微眨動的女兒,總是殷殷呼喚:「小軒,不要怕,慢慢從火坑裏走出來!就像打工一樣,雖然很辛苦,你不也是勇敢度過了嗎?我知道你很痛,但不要放棄自己,已經遇到了,就要去面對……你為了要念書,每天工作八小時,賺的錢不夠就再去兼差,什麼痛苦你沒經歷過,要有勇氣走出來啊!」
其實,在媽媽的心中,一直有最壞的打算,當第一天醫師對她說,救回的機會很渺茫,她請託醫院的社工和志工幫忙買衣服,想讓女兒穿著一身漂漂亮亮地離去。
小軒一度生命垂危,幾天後慢慢好轉,讓醫療團隊振奮不已,特別是知道遠從大陸前來依親的這個女孩身世坎坷,卻又奮發向上、孝順母親,更想為她拚一拚。
七月六日,醫師為她做了第一次清創和植皮手術,也是首次使用最新引進的碾皮機,可將自頭皮取下的面積,從四平方公分擴大到九倍,用以修補喪失的體表皮膚。這一檯刀有相當的風險,醫療團隊小心翼翼清掉死皮又植上新皮,從早上八點一直進行到下午五點。
手術中,醫師們發現小軒的雙足已灼傷達四度,右手掌燒到見骨,若要保命,唯有截肢一途,即使截掉壞死部分,因體表失去太多,感染很難避免;而體內器官也因血液循環不良,逐漸敗壞甚至走向衰竭。
這方面的訊息,醫師們開誠布公對媽媽說明,而媽媽也能夠理解,她說若真的救不回,就不要再做侵入性治療,以免增加女兒的痛苦,她想讓女兒平靜地離開。
七月七日,醫師又做一次病情解釋,按情勢發展很不樂觀;媽媽當晚視訊時,跟女兒講了一段話——
「小軒,你很聽話,都會幫媽媽做打掃,媽媽那天知道你工作很辛苦,才想讓你多睡一下,沒叫醒你;假如我有叫你去幫忙,就不會發生這種事……」
媽媽哽咽停頓了幾秒,又說:「小軒,你不是已預定,這個月發了工資後,就要訂機票,帶著媽媽和弟弟回去大陸看外公外婆,還要探望你乾爹,你小時候掉進海裏,就是他把你救起。上次回去,你找不到路,這次再回去,一定要去看他……」話還沒說完,媽媽已忍不住淚崩。
七月十二日清晨,支撐了半個月的小軒難敵傷勢,生命畫下句點。媽媽及時趕到跟她告別,慈濟志工們也在旁助念,送小軒最後一程。當助念結束,媽媽望著女兒,面容很安詳,終於不再痛苦了……她對女兒說:「你順著因緣走吧!我期望你再來時,能誕生在一個好家庭,衣食無缺,但也別忘了窮苦人沒飯吃,要去幫助。」
 |
慈濟人於各社區舉辦十餘場「愛膚傷‧迎陽光」祈福會,透過每個人手中的盞盞心燈,凝聚成一顆大愛心,祝福所有傷患早日康復。(攝影/江昆璘)
|
●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上的一塊肉,這場粉塵爆炸意外讓很多家庭陷入愁雲慘霧,卻也從中生出綿密的親情力量。穿梭加護病房外,我在採訪時不僅一次聽見家屬們談起,若自己能割皮割肉給孩子做移植,也心甘情願。
雖然不被允許,會產生排斥;但這種愛,不知孩子們能否體會?再經過一、兩個月,或許多數人都能平安出院,但烙印在身上的傷疤,何時才能撫平?
這注定是一場持久戰,希望在無數祝福的匯聚下,讓家人們更有勇氣,陪孩子走漫漫的復健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