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4期
2015-07-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主題報導
  特別報導
  慈善臺灣
  晨鐘起.薰法香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阿板薰法香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4期
  【內心戲】從對峙到支持 郭菊芬、郭彧昕修補親子緣
◎撰文‧鄭雅嬬 攝影‧顏霖沼



仰望郭彧昕在舞臺上唱唱跳跳,
眼神散發著平時罕見的光芒,
郭菊芬突然覺得,
孩子的快樂和自信比起成績都來得重要!

劇團今年度新戲《精靈寶石》裏的重要反派角色「邪眼」,身邊有位身著黑衣褲、臉戴面具,頻頻提供餿主意的手下「爪牙」。

他鼓動人類抱著「一直買、一直買」和「多消費、多破壞」的欲念;他慫恿人類成為「沒有良心、不擇手段,你就變有錢」的有錢人;他召喚人類內心「財、色、名、食、睡」五種邪惡力量。

現年十四歲、飾演「爪牙」的郭彧昕,不論在排練場或舞臺上,總是專心聽候導演的指令演出,盡可能展現各種誇大的肢體動作,為的是撐起這位僅出場三次卻擁有重要影響力、不容小覷的角色。

他的媽媽郭菊芬,每次開車陪著他出席劇團大大小小的行程,隨時補位各功能組或擔任臨時演員。兩人各自忙碌得充實,一天結束後,彼此更分享在劇團的見聞和收穫。

母子抗衡束手無策

個性較為內向害羞的郭彧昕,說話聲音小而慢,需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反應和思考,才能表達出想法和感受;郭菊芬則幾乎是他的相反,說話明快,切中要點,可以清楚地表達己見。

兩年前,他們之間的關係相當劍拔弩張,郭菊芬經常因為補習與否的事與郭彧昕僵持不下,「他升上國中,成績掉了很多,我就開始讓他補數學和英文。從此我們都很痛苦,每到上課時間,就會出現他一直在抵抗、然後我要架著他出去的局面。」

即使補習費用超出郭菊芬的經濟能力,她仍堅持自己的期盼──孩子一定要成績優異,以後才能有所成就……

「每天都聽到媽媽一直唸一直唸,我夾在學校、家裏和補習班,像被拉扯、被切割,沒有自己的時間。」同時,他在學校人際相處的適應上產生許多徬徨和無措,沒有討論和述說的對象,更不願向媽媽提起,種種壓力積悶在心裏。

有天,母子衝突的戲碼再度上演,無計可施的郭彧昕一度激動地單腳跨出陽臺做勢要往下跳,嚇壞了郭菊芬。

「那時候覺得好累、好煩,像是要炸開了,開始有些瘋狂。」郭彧昕回憶自己的舉動,表情有點茫然和遲疑,似是不太確定曾經發生這件事,「好像是一場夢,我事後也嚇了一跳。」

重述驚心的往事,郭菊芬紅了眼眶:「我才知道他的壓力已經大到要用這樣激烈的方式!我常常不曉得要怎麼面對他,連走在路上都在想應該怎麼跟他相處。」她求助身邊親友的幫助,詢問親子應對的方法。

同是臺中大里區的慈濟志工黃圓蓁知道狀況後,推薦他們參與劇團《海盜公主》的戲劇演出,希望藉此減緩他們之間的拉鋸。進入劇團後,林維儀曾經直白地跟告訴郭菊芬:「小孩子沒有問題,有問題的都是父母。」

八年前,郭菊芬與丈夫離婚,她的心情大受打擊,陷入憂鬱症的低潮狀態,處在經濟壓力的情況下,不得不勉力出門工作,「壓力最大的時候,下班回家就陷入昏睡,睡上十多個小時,睡到孩子有沒有吃飯都不知道……」

失婚後,郭菊芬一直想尋找精神依靠,在兒子國小三年級的時候,帶著他加入慈濟的親子成長班,「我在慈濟裏慢慢找到重心,憂鬱的狀況一點點好轉。直到與彧昕的衝突愈來愈大,我覺得自己真的病得不輕,想轉念但是好難。」

母子之間的緊張關係,在郭菊芬看到郭彧昕站上劇團的舞臺後,開始有了轉機。

比成績更重要的事

六年前,舊版《精靈寶石》第一次在社區的兒童班播映時,郭彧昕只是坐在臺下看得津津有味、著迷不已的小觀眾;四年前,他在大里區的親子成長班演出公版戲劇《王者之劍》裏頭沒有臺詞的「路人」,演出前一晚,他興奮到半夜四點都還睡不著覺。

二○一四年郭彧昕加入劇團,初次飾演的角色是《海盜公主》的「士兵」和「海盜」,這兩個角色一樣沒有臺詞,混在同場次眾多的演員當中,也並不顯眼,但是郭彧昕相當慎重其事並認真準備。

正式演出「海盜」的前一天,他和其他演員彩排一整天,隔日一大早,他先是去慈濟青少年班上課,隨後去劇團錄影。「那天他到現場其實已經遲到了,就趕著上妝準備,我知道他其實又餓又累,但他堅持不吃午餐,理由是會壞了妝。」郭菊芬坐看著舞臺上唱唱跳跳的兒子,眼神散發著平時罕見的自信光芒,「那時候我突然覺得孩子的快樂和自信比起成績都來得重要!」

郭彧昕待在劇團後,不僅快樂溢於言表,也很主動學習,他好奇道具、配樂、編劇等功能組,有機會就會請教志工;他欣賞了許多表演藝術作品,培養審美觀;為了精進舞臺上的表演,演出「爪牙」時,找了默劇大師「卓別林」的影片,學習他的肢體動作;在導演的演技訓練之下,突破平時的害羞內向,將凶神惡煞的「海盜」表現得淋漓盡致。

郭菊芬看著孩子對於表演藝術與日俱增,一路從觀眾變成演員,還有因為站上舞臺表演而獲得成就感,她尊重孩子的選擇,減少了補習的科目,也決定放下擔心,支持他投入舞臺表演。「劇團是和學校、補習班都不一樣的學習環境,志工願意教、願意分享,然後不吝於鼓勵彧昕,說他好、說他棒,結果他就真的愈來愈好。」

郭彧昕走出考試和補習的陰霾,站上舞臺一改平時的害羞內向,神情散發著自信,與青少年同伴融入劇情,肢體動作豐富,開心排練。

原本母子一起接受心理諮商,後來在林維儀的推薦之下,讓郭彧昕轉而接受藝術治療。「在逃的桃樹」、「在傷心的一座山」,他在繪畫中說了許多心事,也展現了與媽媽的深深連結。

不用補習的空餘時間,郭彧昕的生活過得充實,「參加慈少、慈籃、劇團,也在靜思書軒當志工。」即將升上國三,他計畫多一點重心在課業上,「以後想要就讀戲劇相關科目的學校。」

我們都很需要被肯定

郭菊芬也為自己找到了繼續待在劇團的理由,「在生活中,我們母子很容易被貼標籤:離婚、單親、沒有爸爸……在劇團不會有這樣的情況,大家都很接納,很照顧彧昕,我們感受到被支持的力量。」

她很早就開始賺錢養家,幾乎沒有好好經驗青春期,「直接從小孩變成大人」;在劇團,身邊多的是熱情有活力的青少年,又或是可愛天真的孩子;與他們相處,讓她好像又「青春」了一次!

《海盜公主》殺青後,劇團前往北、中、南社區巡迴演出,大家像旅遊般開開心心搭遊覽車出門,抵達現場各自專注在前置作業中,「沒有人是空閒的,開演前後聽到臺前掌聲不斷,身為幕後工作人員我都覺得很光榮耶!我們都很需要被肯定!」

回首與兒子衝突不斷的日子,她始終很慶幸──得以及時警覺到自己對孩子無限上綱的「有所求」;得以支持孩子做最快樂的事;得以重「心」圓一分親子之間的緣。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