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日 堅強「忍力」

6.19《農五月‧初四》
【靜思小語】提起堅強「忍力」,不畏困難、堪得起挫折考驗。
有心,就能造大福
在尼泊爾大力協助慈濟賑災的實業家巴山‧查德里(Basant k. Chaudhary)先生,特地來臺了解慈濟。五十七歲的他表示,認識慈濟、閱讀《靜思語》深受啟發,找到正確的人生道路。
「經歷這次大災難,許多古蹟、地標毀壞,尼泊爾人的心也碎了。」慘重的傷亡讓人驚懼悲傷,查德里先生認為,未來尼泊爾應依循佛教的無私精神重建,人人放下私我、共同利益人群。
臺灣亦曾歷經九二一大地震災後重建,上人表示,只要人人合心協力,很快就能從災難中復原。
「我是一無所有的人,依靠佛陀精神力量,呼籲臺灣鄉親付出愛心,累積大家點滴的愛心,就可以成就眾多好事。你是富有人,相信更有力量做到。」
上人致勉查德里先生,只要有心,一定能造大福。「尼泊爾人天性單純善良,相信只要互愛互助,就能逐漸恢復。」
慈濟人為人群付出,不只是出錢,更願意出力。上人舉例,參與尼泊爾賑災義診的醫師,都是自費自假。「人人放下身段、耐勞耐苦,這分無私的精神力量,正是來自佛陀的教育。」
上人期許查德里先生深入佛法,讓佛陀正法回歸佛陀故鄉,且將慈濟精神落實在尼泊爾。
貼心,來自法入心
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於精舍圓緣,來自十四個國家地區的一百七十三位慈濟人,經歷五天四夜課程,即將返回居住地。上人感恩大家道心堅定,在各國守護眾生、撒播愛的種子,讓法脈精神就地傳續。
「師父雖然不曾踏出臺灣,卻神遊全球──只要有慈濟人的地方,師父的『心眼』就會跟著弟子的腳步,看到當地的人、事、物。各地慈濟人也能運用科技,迅速聽到師父說的法;請大家珍惜聞法的機會,與師父貼心。」
上人致勉,「教富濟貧」也要「濟貧教富」。「無論貧富都要接引,啟發愛心、帶動付出。世間多一個人得到淨化,就會少一分無明。」
在蔡岱霖師姊引導下,非洲莫三比克志工傳承慈濟「竹筒歲月」精神,日日積存五毛錢。二○一三年十一月,幾位志工揹著竹筒來到臺灣,將點滴愛心捐作救助菲律賓海燕風災的善款;今年返臺研習,他們將銅板換成紙鈔,再度捐助國際賑災。
上人感言:「莫國志工生活貧困,卻以微薄力量,點滴累積出一股救助苦難的能量;雖然金額不高,但是匯入慈濟功德海,就能與世界各地的苦難人結好緣、造福緣。」
發心,濟貧且教富
南非約堡慈濟人吳東寶,帶動本土志工到學校為貧童供餐;教育孩子也啟發家長的愛心,把荒地開闢成一片綠油油的菜園,不僅生產蔬菜為孩子補充營養,也帶動他們體會靠自身勞力收穫的踏實與喜悅。
「幫助窮困居民,同時啟發他們的善心,就是『濟貧教富』;開啟了心靈富裕之門,就有源源不絕的愛心湧現。」
辛巴威過去曾被譽為「非洲糧倉」,近代卻因政治紛亂、經濟衰敗,人民生活困苦。本土志工在朱金財師兄帶動下,仍以單純信心與善念,幫助比自己更貧苦的鄉親。
今年初當地遭逢水患,水退後道路泥濘難行,志工到災區發放,沿途得不斷下車以磚頭鋪路,讓車輛通行;道路狹窄,志工扛著物資步行入村落,不慎摔倒,卻笑著爬起來繼續走;遇到身有殘疾的孩子,用歌聲撫慰其心……
上人讚歎辛巴威本土志工,具有堅強的「忍力」──有不畏困難、堪得起挫折的堅忍之心,才能安然續行菩薩道。
「身體力量就是最好的本錢,也是最好的財富。即使貧困之人,只要打開心門、願意付出,也能發揮無限力量助人,讓愛的能量不斷延續。」
世間濁亂,正是需要菩薩的時代。上人期許人人發大心、立大願,深入靜思法脈、慈濟宗門。「聞法能增長慧命。大愛臺節目充滿淨化人心的法,且能看見天下苦難,不只增長慧命,也能增長造福的願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