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4期
2015-07-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主題報導
  特別報導
  慈善臺灣
  晨鐘起.薰法香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阿板薰法香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4期
  十六至十七日 盡心任事


6.16~17《農五月‧初一至初二》

【靜思小語】待人要寬,做事要盡心力。

 

謹慎一念間

 

日本為紀念廣島原爆七十周年,將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美軍投下原子彈時,一輛僅存未毀的路面電車重新整理,以當年樣貌啟動上路。這則新聞,勾起上人幼年時的戰爭記憶。

美軍戰機臨空轟炸的震撼,以及與許多人一起躲防空洞的情景,歷歷如昨,一晃眼已經七十年。上人慨言:「災難起於人心;人的心念,是造作一切的業因。人類受貪欲驅使引發戰爭,一念之間,造成無數人間苦難。應引以為鑑,謹慎守護心念。」

尼泊爾強震造成八千八百多人罹難、兩萬兩千多人受傷,逾六十萬間房舍受損、民眾生活困難。苦難中,也看到全球人道救援團體迅速伸援,各國慈濟志工以愛接力深入災區付出,還有三十四個國家地區的慈濟人發起勸募或義賣——

新加坡高齡八十二歲的陳春蓉師姊,因關節炎行動不便,仍強忍疼痛向市場攤販及顧客勸募愛心;九十歲的李三妹師姊一站就是三個多小時,向往來人群誠懇呼籲、鞠躬感恩,精神毅力令人感動;海地歷經二○一○年強震,多數民眾迄今仍在克難的環境中生活,仍以同理心響應賑災……

「貪婪的惡念,導致彼此侵奪對立;美好的心境,則能傳遞人間溫情。」上人讚歎海地居民,不因己身窮苦而自怨自艾,願意為遠方苦難人付出,「這是珍貴的人道精神;即使生活貧困,心靈因為有愛而富足。」

 

付出最幸福

 

六月十四日一場午後雷陣雨,導致臺北市文山區地勢低窪路段水深及膝,約有兩百戶受影響。水退之後,當區慈濟人立即出門關懷附近的慈濟會員、照顧戶,幫忙行動不便的老人家清理住家。

十七日早會,上人表示,同在一條街、同住一個社區,人人出力,迅速清理環境,能預防蚊蟲滋生、避免疾病傳染,這是社區最有力的一股保護力量。

「對付出無所求的慈濟人來說,應社會人群所需、發揮愛的能量,也是最快樂幸福的事。」

與全臺醫療志工幹部座談,上人教眾以「誠之情誼」接引,讓人人歡喜投入。「待人要寬,做事要盡心力。提起真誠心將事情做好,但不要給自己及他人太大壓力,才不會造成惡性循環。」

上人勉眾,把握時間利益群生,莫讓生命空轉;自我成就,也要廣為接引,成就每一位發心者,讓人人都有機會付出。「將佛法內化於心,才能有法度人。所謂度人,就是度心——要把人人的心帶動好。」

佛陀為幾位上首比丘授記時,表示尊者們敬奉過幾萬億佛之後,就能覺悟成佛。上人教眾,莫煩惱修行之路漫長。

「人人本具佛性,人人都是未來佛;把握時間,恭敬對待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如侍奉諸佛,就能持續向成佛之路邁進。」

 

行孝不能等

 

大陸甘肅省靖遠縣官員來訪。談及現代社會愈趨高齡化,上人表示,莫等退化、生病才尋求醫療救治,要運用方法保持身心健康,「做環保最好!」

環保回收、分類需要動腦筋,身心都在運動。上人說明:「老人家願意投入環保,為大地人群付出,生活有目標、心情愉快、自我肯定,人生很有尊嚴;較之規畫安養院更有意義。」

慈濟醫院設立有「輕安居」——老人日間照顧中心,讓失能失智的老人家在此得到妥善的醫療照顧。上人表示,家庭是年長者最好的歸宿,子女上班前將父母送來、下班時接回。

「老人家與家人同住,同享天倫之樂;子女也能盡孝,以身作則對下一代傳孝道,這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