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到十五日 落實品德教育

6.14~15《農四月‧二十八至二十九》
【靜思小語】人心祥和,社會平安;人心喪德,社會混亂。
應所需,傳功夫
尼泊爾賑災醫療團昨日舉辦大型發放,當地志工學習慈濟人文,親切牽扶老人家來到發放場地;加拿大全球醫援會成員(Global Medic)也同來付出。
早會時間,上人感恩不同的人道救援團體,以愛交流、相互激勵,合心施展大愛能量,帶動居民掃除災難陰霾,展露歡顏。
為了讓災區孩子早日有安全的教室可以上課,慈濟將在十天內為巴吉索理、布達尼甘達兩所中學搭建十間簡易教室;馬來西亞慈濟人主動報名要來「傳功夫」,希望教會當地人組裝工法。
上人讚歎大家生在有福之地,把握因緣到苦難地付出。「孩子的學齡有限,不能蹉跎;要用心盡力,應苦難人所需發揮良能,造福人間。」
教之道,學做人
花蓮慈濟中小學畢業典禮在靜思堂舉行,一千五百多位師親生透過《成長在慈中》影片,共同回顧在校學習時的歡笑與淚水。
「慈濟學校畢業典禮,沒有複雜的儀式,只有師長深刻的叮嚀、學生由衷的感恩;愛的能量在師生之間交流,相信這是大家永生難忘的畢業典禮。」
上人感恩師長們用心教育,讓同學們身心健康成長,尤其慈濟學校重視品德教育,要為國家社會培育有品德的好人才。
「社會祥和,人人平安幸福;若人心喪德,社會秩序就會混亂,也無法保障個人的平安。所以慈濟堅持做好品德教育。」
教育如耕種、師長如園丁,上人期許:「從種下種子開始,就要細心呵護,給予最好的生長環境;見新芽冒出,更要仔細照顧,使之成長茁壯。」
獲得「師公獎」的高中部同學黃韻宇,三年前也是國中部師公獎得主,她曾參與四川人文交流活動,見達州一群老人家不遠千里赴成都聞法、做環保,深受感動;回到臺灣後,她與十多位慈中同學每天參與「晨鐘起,薰法香」。
上人欣慰孩子們在慈濟教育環境中,見人間菩薩為人群付出,感受到「覺有情」的覺悟智慧與無私真情。
「行善行孝、尊師重道、友愛同學,都是做人的根本。要記得老師們的叮嚀,永保慈濟人文精髓、永續傳承優良校風。」
菩提種,續善緣
中美洲哥斯大黎加嚴重乾旱,不只農作物無法生長,許多動物也因缺水、缺糧而飢餓乾渴;中亞喬治亞首都第比利斯近日暴雨成災,至少七人喪生、多人失蹤……十五日早會,上人慨嘆全球各地「水大不調」,不只影響人類生活,也危及動物生命。
在天地威力之下,人類甚是渺小。尼泊爾強震後已逾五十天,慈濟賑災醫療團昨天在邦加馬帝的阿摩拉波寺廣場舉行義診,看見重病者躺臥簡陋帳棚中,深刻體會受災民眾生活之苦。
上人肯定慈濟人以愛接力、真誠援助,與尼泊爾民眾建立互愛互信情誼。「受災民眾了解,所得到的濟助來自全球點滴愛心匯聚,而自己也有行善助人的力量,於是踴躍響應『竹筒歲月』,存小錢行大善。這些有心人都是菩提種子,要用心培養,善緣才能永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