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日 如是因,如是果

6.11《農四月‧二十五》
【靜思小語】現在的「果」,源自過去一念心種下的「因」。
時時專注,念念修行
晨語時間,上人說起一則佛典故事——
給孤獨長者每天清掃祇園精舍,一日有事未到,佛陀經行時發現地上有髒污,認為這是僧團共住之處,應由大家共同維持環境整潔,才能「於勝田中植淨業」;於是請天人取來五百支掃把,帶動眾比丘與天人一起清掃園區。
清掃完畢,大眾入精舍靜坐。佛陀開示,掃地有五種殊勝功德——
一者,「自心清淨」,整理外在環境,使其乾淨亮麗,自心也會感到歡喜;所以,清掃外境也是自淨心地。
二者,「令他心淨」,林園整齊亮麗,他人見了自然也同感清淨歡喜。
三者,「諸天歡喜」,若能常保環境整潔,連諸天都會歡喜讚歎。
四者,「植端正業」,內外清淨,為自己種下來世相貌端正、莊嚴的善因。
五者,「命終之後當生天上」,天界整潔莊嚴,沒有污穢,清潔環境也會得生天的善報。
給孤獨長者回到祇園,見園林已由佛陀與弟子、天人共同清掃,自慚形穢不敢跨入。佛陀教長者,以恭敬三寶的虔誠心,安心踏行。
長者虔誠進入道場,佛陀稱讚他以身布施,日日用清淨心清掃園林,供養佛僧;並教導弟子珍惜清淨道場,隨時隨地奉行佛法。
「挑柴運水無不是禪。舉凡掃地、種菜、香積等作務,都需要禪定的功夫;身心若能時時刻刻不離法,一切言行都能教育他人。」
上人教眾堅定道心,為利益人群而付出,則時時刻刻都在修成佛的「因」,終將得到成佛的「果」。
苦既拔已,復為說法
聯合國於六月五日「世界環境日」公布,地球許多生態系統正走向「關鍵臨界點」,呼籲全球七十多億人,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減輕環境負擔。
清淨的地球環境,需要人人共同維護;早會時間,上人教眾自我節制、力行環保。「天地環境的變化,與每一個人的心態和行為息息相關。珍惜資源、減少垃圾與污染,是人人的責任。」
慈濟人除了力行環保、愛護大地,也以救拔人間苦難為己任。二○一三年底海燕颱風重創菲律賓,重災區萊特省大片農田被毀,農民生活受影響;慈濟前往賑災,除提供生活物資、協助建設簡易屋,也與種苗公司合作,捐贈種子、教導農民自然農法,傳遞愛護大地理念。
上人感恩大家懷抱菩薩精神,用心救拔苦難。「用誠懇的愛走入苦難之地,苦其所苦,先幫助安身、安心、安生,『苦既拔已,復為說法』,進而帶動大家互愛互助,讓苦難人間有愛的溫暖,也帶動起善的循環。」
人生至苦,莫過於身有病痛、不由自主。五十三歲的莫先生,年初因急性心肌梗塞,緊急轉送花蓮慈濟醫院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莫先生心臟三條血管幾乎都阻塞,要在不停跳動的心臟上縫合血管,困難度相當高,手術過程使用葉克膜輔助;在心臟胸腔外科張睿智醫師與團隊的細心努力下,終於保住生命。
張睿智醫師是慈濟大學醫學院畢業生,上人欣言,幸好有慈濟醫院的好設備,更慶幸有好醫師、好團隊;還要感恩慈大栽培良醫,才能及時挽救生命。「有這樣的『果』,是最初一念心種下的『因』所成就。」
上人說明,當初不忍花東醫療落後、重症者無醫之苦,陸續創建了醫院、醫學院;隨著時間累積,栽培出好人才,由好人才構成好團隊,才能不斷讓慈濟醫院發揮救人良能。「堅持善念,對的事,做就對了!」
驚世災難,警世覺悟
尼泊爾賑災視訊會議,馬來西亞濟緣師兄報告,簡易屋與簡易教室樣品搭建完成,昨天邀請教育部總工程師前來看視,認為這在當地已是永久屋等級了。
上人指示,慈濟的簡易教室、簡易屋雖然講究材質與工法,但終究是為了等待重建的過度時期而搭建。「當地政府若有永久住宅與永久教室的規畫,慈濟可以評估認養;但不能用簡易教室充作永久建築,即使是偏鄉學校也不例外。」
此時尼泊爾炎夏高溫,又有陣雨,上人感恩人人在溼熱的環境中勞心勞力,為受災民眾付出;致勉心平氣和,照顧好身心健康。
人文志策會中,上人開示,慈濟媒體要負起「報真導正、淨化人心」的使命,深入報導人間美善事。
以尼泊爾強震為例,上人說明,此次災難不僅造成慘重傷亡、古蹟損毀,更是人類歷史的一大創傷;希望藉由人文志業報導,讓大眾跟著慈濟人救災的腳步,看見驚世災難、警惕世間無常,由衷生起警世覺悟。
「無常就在瞬息之間,生命也只在呼吸之間。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蘊藏許多值得用心探討的道理,要用心報真導正,持續發揮淨化人心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