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 能助人,最有福

6.10《農四月‧二十四》
【靜思小語】付出無求,甘願歡喜,輕安自在。
拉長情,用愛鋪路
慈濟尼泊爾賑災醫療團,昨日在住宿一個多月的旅館舉行感恩茶會,會中介紹慈濟「竹筒歲月」緣起,感動了旅館總經理,發願每年四月二十五日捐出個人所得,還有十八位員工表達加入志工意願。
本土志工馬坤達表示,自己跟隨一位法師修行二十年,災後師父交代要與慈濟聯繫,全力幫助處理賑災事務;他希望慈濟能在當地成立聯絡處,願盡己之力投入。
「愛的力量,來自人人點滴善念匯聚。」尼泊爾視訊會議中,上人感恩各方成就慈濟賑災事務,也期許慈濟人與當地民眾結更深的緣,相互帶動做更多好事。
藥師法會中,上人開示,慈濟人與尼泊爾受災民眾非親非故,卻以照顧家人的心情,一梯次接著一梯次用心投入、陪伴守護。「五十年來,慈濟人正是如此用愛鋪路走,以無私大愛為苦難世間付出。」
現今全球氣候變遷、災難偏多,上人勉眾,見他人受苦,要勇於馳援。「助人的人,就是有福人。」
去習氣,付出無求
與大陸華北、東北志工座談,上人開示:「人人都有習氣。若團體中人人帶著各自的習氣與執著,要求別人照自己的方法做事、自己卻無法配合他人,將難以成事。習氣難改,故須修行——修除壞習氣、培養好習慣。」
上人教眾捨除我相、人相、眾生相;連心裏的煩惱都捨棄,甘願歡喜、付出無求,菩薩道才能走得輕安自在。
佛教有多種法門,慈濟宗門重在力行實踐。上人表示:「慈濟人『不忍眾生受苦難』的慈悲心懷,就是『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菩薩心;這不是口頭說說而已,要真正做到。」
誠正信實、慈悲喜捨,是慈濟宗門的精神。上人教導,有心投入慈濟道場,要提起誠正信實的態度與人共事。「用最誠懇的心面對每一個人;做得再多、付出再多,都不要有執著心。」
面對他人習氣,上人致勉,要以尊重心待之,用愛慢慢引導。「常懷感恩心,以感恩、尊重、愛面對一切人、事、物,就能放下執著與煩惱,付出無所求。」
大陸幅員遼闊,志工們相距遙遠,上人致勉,要珍惜道場、珍惜法親。「付出,不要計較能回收多少,心無所求,才能甘願歡喜。把握時間用心聞法、身體力行、增長慧命,才是真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