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4期
2015-07-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主題報導
  特別報導
  慈善臺灣
  晨鐘起.薰法香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阿板薰法香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4期
  五日 大慈悲,大願力


6.5《農四月‧十九》

【靜思小語】乘「願」而來,莫隨「業」而來。

 

苦難人間,菩薩道場

 

身有殘疾又失明的金花阿嬤,晚年獨居在泰國挽才攬縣頗拍樂廟破舊的廚房裏,右腳被釘子扎傷,因患有糖尿病,傷口惡化而截肢;房舍年久失修,堆積許多垃圾。二○一○年七月,泰國慈濟人得知阿嬤處境,深感不捨,徵得廟方同意,將廚房修繕成一個開闊整潔的房間,並為阿嬤鋪設床鋪、搭起蚊帳,改善衛生環境。

慈濟人定期關懷,發現阿嬤患有白內障,協助她到挽才攬醫院接受治療;術後師姊們輪流隨侍在側,直到阿嬤生活能自理。

金花阿嬤過去生活在骯髒的房舍裏,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性情孤僻;慈濟人四年多來以愛關懷,如兒女承歡膝下,阿嬤變得愛笑且平易近人,人生轉苦為樂。今年四月二十五日阿嬤往生,享年八十二歲,挽才攬志工為阿嬤舉辦莊嚴的葬禮,送老人家最後一程。

晨語時間,上人讚歎泰國慈濟人:「發大心、立大願,不放棄任何一位苦難眾生,長期用愛關懷,只願人人身心離苦。」

娑婆世間,不只外在環境要堪忍,人心亦充滿利欲、無明、煩惱。上人感嘆,眾生「內住五陰」——色、受、想、行、識不斷隨外境起反應、生煩惱,感受亦苦!在痛苦中又再造惡業、結惡緣,以致不斷輪迴五趣。

「苦,有物質上的欠缺,也有心理上的欠缺。」上人舉例,金花阿嬤在物質上與心靈上都有所欠缺,幸有因緣遇到一大群人間菩薩,為她改善生活、轉變心境,得以頤養天年。

「因緣果報,善惡分明。過去生造惡,此生長時間受苦;若過去也曾造福、與許多人結福緣,因緣成熟,在受苦時就會有一大群人前來幫助。」

《法華經‧授記品》記載,佛陀為須菩提尊者授記,將來為「名相如來」,「其佛國土,嚴淨第一,眾生見者,無不愛樂。佛於其中,度無量眾。其佛法中,多諸菩薩,皆悉利根,轉不退輪。」迦葉尊者蒙佛授記時,佛陀也說其國土都是智慧人,利根、具大威德,即使信仰不同,也能護持佛法。

上人教眾思考——佛陀為幾位尊者授記時,形容他們成佛後,國土莊嚴美好,眾生利根清淨、好樂佛法;但是,釋迦牟尼佛為何選在五趣雜居的堪忍世界修行成道,面對無明剛強的眾生?

「這是佛陀的願力使然!釋迦牟尼佛知道,人間若沒有佛法、人心背離道理,堪忍的世間將更加苦惡;因而發願在娑婆世界成道、說法,用大慈悲心廣設方便,循循善誘,以救拔苦難眾生的行動,啟發人人的愛心,共同付出。」

佛陀因「願力」而來娑婆,迷茫眾生卻是隨「業力」而來。上人表示,苦難人間,是修菩薩行的道場;佛法,要在堪忍的五趣雜居地發揮。

「慈濟人秉持佛陀慈悲,走入骯髒惡臭地獄,救拔眾生出離苦難,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大願!」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