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至二日 啟發心靈力量

6.1~2《農四月‧十五至十六》
【靜思小語】人有無量潛能;心,是驅動潛能的根源。
一念心,有愛無苦
印度近日持續遭受熱浪侵襲,已有超過兩千人死於高溫;在佛陀的故鄉尼泊爾,強震過後,許多人住屋倒毀,只能在瓦礫堆中搭起簡單的塑膠棚生活。早會時間,上人不忍而言:「炎炎夏日,帳棚裏溫度飆升,老弱婦孺如何堪受?」
在緬甸,數以萬計的羅興亞穆斯林逃離家園,漂流在茫茫大海上;五月中旬,七百多位難民於印尼亞齊海域獲救,慈濟人前往暫時收容的碼頭區關懷,發現難民多半有腹瀉、胃痛、頭痛、皮膚病等問題,動員十七位醫護人員舉辦義診。
看見人心莫名的仇恨,迫使人遠離家園漂流異國,承受種種身心之苦;上人感嘆:「仇恨、歧視只是一個觀念;慈悲、救助也是一念心。期待人人轉變心念、發揮無私大愛,幫助困頓無助的苦難眾生,為其療治身心之苦。」
上人感恩慈濟人在不同國家地區,面對不同種族、宗教的苦難人,皆懷抱相同的愛心付出。「心中有法,且運用於生活中,自然能敞開胸襟、展開雙手,擁抱苦難眾生。」
心驅動,潛能無限
五十多年前,上人在東部一所佛教蓮社認識一位居士,他自認身體不好,總是無力起身、無法做事,但就醫檢查卻正常。
有一回颱風天,狂風幾乎要將蓮社大門推開,居士情急之下,獨自推動一個大水缸去堵門;事後合三、四個人的力量,也無法將水缸移回原位……
「人有無限潛能,心是驅動潛能的根源,體力則要靠意志力鍛鍊。」與訪客談話,上人以此事例說明,心無力,自然無法訓練肢體有力;要訓練肢體有力,須先啟發心靈力量。
「煩惱是自己製造的。要調適心靈,打開心門與人互動;莫纏繞在煩惱裏,為自己製造愈來愈多的煩惱。」
上人表示,聽聞世間種種複雜聲音,要以正向心態、單純善心面對。「自我心態複雜,會讓人與事也變得複雜。心能靜定,善解而不曲解,就不會起疑、生無明,製造更多煩惱。」
啟發愛,療治傷痛
許多慈濟人力行環保,也內修自心環保。二日早會,上人開示,薰陶善法,自我修正習氣,且引導他人戒除惡習,就是落實佛法。
「分秒間的造作,能累積成驚人的業力;發大心、立大願,點滴累積愛的能量,也能成為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大力量。」
上人教眾珍惜發心、恆持善念,還要謹慎分秒、無有懈怠;共同以虔誠善心,助益天下祥和平安。
尼泊爾強震至今已逾一個月,慈濟賑災團隊以愛接力,只要身有病痛,或是心靈深陷災難恐慌、還走不出來的人,都是慈濟關懷的對象。上人提及人醫會洪啟芬醫師染上眼疾、周明麗師姊做香積時不慎燙傷手指,仍堅持發揮良能。
「他們說:『比起受災民眾,這一點傷、病不算什麼。』因為不忍、不捨,所以竭盡己能付出,只希望為受災民眾帶去愛與希望。」上人讚歎大家把握時間「無間修」、「無餘修」,珍惜分秒,甘願付出。
二○○八年緬甸納吉斯風災過後,慈濟在當地義診、發放、援助稻種、肥料等,不僅幫助受災民眾紓解生活困境,助其「年年有餘」,更啟發大家「愛心有餘」——例如緬甸貧農烏丁屯受慈濟「竹筒歲月」啟發,日存白米救助比自己更貧苦的人。
上人以此鼓勵慈濟人,不僅為尼泊爾受災民眾拔苦,且要細心培育當地志工,以烏丁屯為典範,用心吸收法而運用法。「要提振居民身心力量,從付出中療治心靈傷痛,自耕福田、自得福緣,讓菩提種子就地萌發茁壯,才能長久發揮愛心能量。」
拔苦難,見證無常
「佛教為何會在佛陀的故鄉式微?為何當地會發生如此重大災難?」尼泊爾賑災視訊會議中,正在當地執行拍攝任務的大愛臺同仁陳立偉提出心中疑問。
上人開示,這印證了佛法「無常」、「成住壞空」的真理。「佛陀的故鄉受災難,印證『無常』之理;再寶貴的歷史建築,也禁不起強震搖晃而傾倒,說明世間萬物皆在成、住、壞、空的循環之中。」
有形的建築、塑像終會壞滅,但真理永恆,不壞不滅。上人期許大家,秉持佛法精神救助苦難,將賑濟之路踏得更穩、走得更遠。「在苦難中見證佛法真理,讓佛法再度回歸佛陀故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