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日~二十七日 「自愛」且「敬他」
◆12‧26~27《農十一月‧十七至十八》
【靜思小語】心念要純淨、心胸要開闊,相互感恩、尊重,自愛且敬他。
大愛無私,超越宗教
今逢彌陀聖誕日,早課時精舍大眾虔誠誦念《阿彌陀經》。上人於晨語開示,佛陀應眾生根機宣說淨土法門,引用他方諸佛的人格典範、和他方國土的美善,讓厭離娑婆世界者,可以念佛求生西方淨土。
「這是佛陀的方便法門,也為我們立模範——要有寬闊的心,與讚歎、敬重他人的純淨之念。」上人以佛陀心行教導大眾,在慈濟世界要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心量開闊,相互感恩、尊重,且能自愛、敬他。
「慈濟雖是佛教團體,然無私大愛的付出,沒有宗教之別——無論當地信仰基督教、天主教,或是伊斯蘭教,哪裏有需要,就往哪裏去;這也是敬重人人的表現。」
四年前的今天,伊朗東南部古城巴姆市發生芮氏規模六點七強震,逾兩萬人死亡、數萬房屋倒塌;三年前的同一天,印尼亞齊外海,芮氏規模九的大地震引發海嘯,侵襲印度洋十二個國家。
早會時上人談及在二○○三年及二○○四年發生的這兩起驚世災難,慈濟人長期投入關懷與復建。在伊朗,除義診、發放生活物資,並克服萬難援建完成五所學校;在斯里蘭卡,援建大愛村、學校等,也接引當地人投入志工,讓慈濟種子落地生根。
「不論到哪一個國度,慈濟人皆懷抱尊重與愛,適應當地禮節進行慈善濟助,所以能得到當地政府與人民的感恩、尊重。」上人感恩大家用心用愛膚慰世間苦難。
視病如親,尊重生命
「『慈』是予樂,為社會謀幸福;『悲』是拔苦,人傷我痛、人苦我悲,呈現在醫療中,就是視病如親的精神。」有位醫師來訪,上人談及對醫療工作者的期待。
「醫師有視病如親的愛,以慈悲心疼惜、療治病患身心;病患接受醫師如此的關愛醫治,能感恩救命之恩。如此醫病之間就能有溫馨互動。」
然而現今社會自我意識高漲、價值觀混淆,將醫病關係視為商業的消費關係;另一方面,醫療制度的遷變與人心功利取向,也是醫病關係趨於冷漠的原因之一。上人對此表達憂心。
「我很期待每一位醫師,都要有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使命感。在醫療科技不斷進步的今天,精進專業技能的同時,一定要以尊重生命為前提!」
戒慎虔誠,懺悔慚愧
禪宗有所謂「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意即將心中種種無明煩惱去除,生起清淨心,就能增長慧命。
二十七日晨語時間,上人講說「懺悔」與「慚愧」之功。「懺悔能使人澄心靜慮——有『懺』心,就不造罪;做錯事知『悔』,就不再犯。有慚愧心的人能自愛護他——『慚』是自愛不作惡,『愧』是守護他人,不使誤入歧途。」
能戒慎虔誠、慚愧懺悔,是常保與延續慧命的方法。上人說,若缺乏戒慎心,做錯又不知誠心悔悟、慚愧,一再犯錯,將有損慧命。「無慚無愧,放縱身心,脫軌而失去人性,與禽獸何異?」
早會時上人談到昨日「海外慈青慈懿幹部精進研習會」圓緣,看到這群燦爛純真的青年隊伍整齊、腳步緊緊跟隨,欣慰於「法髓有傳」。
「海外慈青來自不同國度,卻有相同心念——堅定傳承法脈。儘管還在就學,他們克己、克勤、克儉、克難地湊足旅費回來,只為了取法髓、續慧命。他們彼此激勵,將愛的種子帶回各國撒播,期待成長為茂密菩提林,為世界帶來愛的希望!」
將配型相合的健康骨髓,移植到失去造血功能的病患身上,可以讓病患重獲健康。上人譬喻,海外慈青返台取法髓,也同樣要有緣配對——既然與師父配對相合,就要好好珍惜,讓法入心,才不會在法髓輸注後發生排斥。
「病患在骨髓移植後,若排斥嚴重,將危及生命。同理,大家千里迢迢,回到心靈的故鄉精進取法,就要將法髓注入慧命,並且向下傳承。」上人期勉海外慈青成為各國靜思法脈的傳承者、慈濟宗門的弘揚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