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山娃兒的夢想時刻
◎撰文‧黃雅純 插畫‧潘勁瑞
天色漸暗,山中也起了霧,媽媽仍然沒有回家;
四個孩子,守著空空蕩蕩的房子……
萊茶房山的劉家寨口,住著一戶人家:三十八歲的媽媽盤雲昆,獨自扶養分別為十四、十二、七歲以及三歲的孩子。
每天眼睛一張開,就有四張嗷嗷待哺的小嘴,因此媽媽每天早出晚歸工作,賺取相當於台幣一百元左右的工資。因為家貧,孩子們沒有上學,托給奶奶看顧。
透過當地華文學校胡校長提報,慈濟志工前往探視。本來只是評估助學的必要性,沒想到,卻遇見這麼一個家徒四壁的景況——
三個較小的孩子,衣服破舊、全身髒兮兮地各自玩耍。老二用泰文夾雜著方言和志工交談,拼湊下志工總算大致了解意思:哥哥大部分時候住在奶奶家,平常家裏由他負責煮飯,弟弟跟妹妹就在房屋周圍玩耍,等待天黑後媽媽回家。
屋內空空如也,唯一的家具,就是一張堆滿衣服的大床,和上面一頂破舊的蚊帳。廚房內,塑膠袋裝著的白米所剩不多,還是之前胡校長買來的。屋外露天廁所旁,一口水泥圈儲存著生活用水……
顯而易見,這戶人家迫切需要協助。
傍晚時分,坐在門前玩耍的妹妹,興奮地指著一輛載滿工人的車輛奔上前去,志工也上前去,原來是媽媽下工了!
今天大哥也跟著媽媽去打工。志工們和媽媽談話時,勸勉她生活雖苦,仍要讓孩子上學,因為唯有受教育,將來才能徹底改善生活;胡校長同意讓孩子去學校免費念中文,最小的妹妹也可以到村中的托兒中心免費上課。至於經濟難題,慈濟會幫忙設法。
媽媽點點頭。志工離開前,叮嚀孩子們:明天要記得去上學喔!
●
關心這個空無一物的家,志工迅速籌措桌椅、置物架、布衣櫥、食品、電鍋、碗盆、檯燈、鬧鐘、被毯、衣物、制服、鞋子等生活物資,第二天下午即刻送過去。
抵達時,哥哥正好搭朋友的機車到家,開門讓志工進去。屋內比昨天還亂,志工請他向隔壁借掃把,大家動手整理房子。
另外三個孩子下課回來,書包裏塞了奶奶給的一把油菜花,是當天的晚餐。見我們在打掃,孩子們跟奶奶立刻接手。
志工打開鍋子,裏面還有一些剩飯,碗裏裝著已經變黃的剩菜。
阿光師兄及珮甫師兄幫忙在電燈開關旁增加了一個插座,好讓新電鍋派上用場。小虎師兄及胡校長忙著組裝布衣櫥,之後帶著孩子們將乾淨及穿過的衣服分類歸位,每個人一格抽屜放各自的衣服。
一下子多了這麼多東西,「家」終於像家了!孩子的臉上也露出天真歡喜的笑容。
師姊們領著孩子試穿學校制服、鞋子以及幾套便服;再給每人一份文具用品跟玩具……這些夢想不到的物資,讓孩子們開心極了,全部當成寶貝似地,趕緊收進自己專屬的抽屜裏。
天色漸漸變暗,山中也起了霧。直到志工準備離去前,媽媽還沒有回到家。
月色中,眾人沿著山路返回學校,心情一如荷蘭籍老師Jill所說:「It's just wonderful that Tzu Chi can make a difference!」希望慈濟人及時伸出的援手,讓孩子擁有快樂童年,也能改變這個家的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