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未來
我希望,那些失去親人的人,堅強起來,化悲痛為力量,重建家園。我希望,那些遇到困難的人知道,困難似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我希望,大家都要堅強,因為能帶走困難的,是大家的堅強,而帶來困難的,是大家的懦弱。我希望大家堅強!」
這是四川大地震災區,一位十歲小朋友在慈濟服務站文化廊抒發的心聲。慈濟志工鼓勵小朋友們以文字圖畫,紓解創傷壓力;滿滿的作品洋溢純真的祝願,就如同他們也做小志工,活潑樂觀的赤子情,為滿目廢墟注入蓬勃朝氣。
慈濟志工在災後第五天進入災區,至今已有七梯次的志工接力前往義診、煮食與關懷。一面陪伴受災民眾走過家園破碎、親人永隔的傷痛回憶;一面也發現,為溫暖照拂所激發的生命力,已在受災民眾放下悲苦、也熱誠加入志工行列的身影中散發出來。
在四川世紀天災發生一個多月後,這是多麼令人振奮與感動的消息。尤其許多媽媽已經失去孩子,猶能拿起鍋鏟服務同胞、愛別人的孩子,這不是化小愛為大愛,「菩薩精神」的寫照嗎?一場令人驚痛無言的災難,卻也見證了「天下一家親」的人性光輝。
這是寶貴的生命功課,這期月刊做了深入災區的見聞報導。千里因緣一線牽,那一線是不忍眾生苦痛的佛心,那一線是慈濟過去賑災救難的經驗累積。慈濟志工有共同的信解:希望來自於人類互助,愛會循環增長力量。
四川受災面積廣大,除八萬多人罹難與失蹤外,受災人數逾四千六百萬人。所幸災後湧入的國內外志願關懷者有二十多萬人,有一百六十六個國家和十六個國際組織提供各式援助。雖然如此,四川政府估計,重建完成至少需要八年。
這是指有形的重建,心靈的復健則需更長的時間和協助。我們將持續以祈禱祝福的念力,以及實際的安身安心計畫,予以關懷扶助。另外同時進行的緬甸風災援助,六月中旬也已得到緬甸政府的支持,正式邀請慈濟加入災區援助與重建;慈濟後續的援助行動將更深入。
許一個希望的未來,祝禱在人間菩薩道更深的腳程中,創傷會得到療癒的契機、毀壞的大地會得到休養生息,而苦難也會化為淨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