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499期
2008-06-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慈濟川緬膚苦難‧大愛善行聚福緣】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八年五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印尼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499期
  取得政府許可證,慈濟進入重災區發放

◎撰文‧周濟帆、李濟瑯、羅康儒

繼五月十五日到二十二日在仰光郊區的四次發放後,
經過鍥而不捨的溝通、協調,
緬甸政府六月十四日對台灣慈濟基金會發出正式邀請函,
邀請參與災區援助及重建工程;
是第一個以公文正式核准進入重災區的外國民間救援組織。


六月份的緬甸,大部分地區已進入雨季;天氣變幻莫測,時晴時雨,如同緬甸人記憶中無法褪去的風災。

六月七日清晨得到消息,緬甸總理在前一晚的特別會議中,批准了慈濟的申請,將正式發給進入重災區賑災及重建的許可證。三天後,四位慈濟志工啟程前往仰光。

六月十二日,社會福利暨救濟重建部總監,先發一張進入重災區的許可證給慈濟。由於有效期只有一天,隔天慈濟志工把握機會,立即進入距離仰光市郊外兩個半小時車程的重災區坤仰公江章村及卡瑪巴村發放;共發放四百八十八戶,每戶十公斤白米、食用油、紅豆及手電筒等。

六月十四日,社會福利部正式發函邀請慈濟參與災後重建。緬甸政府提出兩個重災區,讓慈濟評估作為援助重點;一是在仰光市以南五十七公里、人口十二萬的考慕鎮(Kawhmu Township),一是在仰光市以南五十公里、人口二十萬的唐德鎮(Twonte Township)。

這天,我們來到了考慕鎮的德古檳村(Tha Khut Pin Village)與赦穗村(Sed Sui Village)勘災。

三千人口的德古檳村,有一所小學在風災中全倒,全校兩百二十位學生擠在佛寺上課;由於佛寺亦受災,孩子們的學習空間嚴重不足。村中唯一的圖書館也全毀,一千本書籍、雜誌全被風雨打溼,村長捨不得丟棄,暫時寄放在家中。

村長雲尼(Win Nyi)說,風災至今已經一個多月,村人們不曾安心睡過,只要聽到較大的風聲,就會擔心災難又要來臨。

來到赦穗村,村民表示災難發生時,河水倒灌,水深及胸,村長帶領大家逃到一間近兩百年歷史的印度廟內避難兩天;由於廟內空間狹小,千餘人只能彼此貼緊站立禦寒,靠稀飯度日。因為這座堅固廟宇庇護,所有村民都平安。

村長特別請慈濟人前往關懷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他是退休教師,災後一直臥床不起。

老先生表示腹部疼痛不止,經賴濟嶸醫師診斷,研判是終日憂心忡忡導致消化不良;於是教老先生做些小運動,也鼓勵他放鬆心情、開懷大笑,相信病情會逐漸好轉。

果然,經過志工關懷鼓勵,原本只能臥床的老先生慢慢坐起;當知道慈濟人都是佛教徒,也是素食者後,他的心情更加開朗,氣色也漸漸好轉了。

老先生住家木梁上放著許多麻袋,我們詢問裏面裝什麼?他說是稻米種子,因為擔心再次受災,所以擺放在高處;只是種子之前泡水多日,不知道是否還能用。

步出老先生家門,許多村民聞風而來。我們向村民介紹慈濟,也利用村莊馬路邊當作臨時舞台,就地表演及帶動「普天三無」手語。

透過翻譯,村民們了解歌詞意義,非常歡欣感動,頻頻比畫「感恩」手勢。我們祝福大家盡快走出傷痛,合心協力生活下去。

仰光約有兩千六百七十所中小學,超過半數在風災中受損,其中四百多所全毀。此行也拜會緬甸教育部副總監庭襄(U Tin Hlaing),了解目前教育情形;並勘察了仰光近郊幾所中小學,評估援建的可能性。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