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受苦受難的菩薩
【志工筆記】
◎口述‧王嘉齊(台北慈院肝膽腸胃科主任) 整理‧黃秀花
深入災區才真正體會到,鄉親們所展現的互助、堅韌和勇敢,
值得我尊敬和學習!
災後第八天,懷著忐忑戒慎心情進入四川災區,沿途所見盡是房屋倒塌、道路毀損、帳棚林立的景象。探問受災民眾的醫療需求,他們說可能連續多日吃乾糧、方便麵,沒有補充蔬菜水果,嘴巴都破了;後來吃到慈濟提供的熱騰騰飯菜,大家都非常高興!
慈濟成立醫療站,適時填補醫療空缺。釵h嘴巴乾裂、感冒、腹瀉、氣喘發作等病患前來看診;還有一些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地震後沒有繼續服用藥物,身體狀況相當危險;也在這裏重新取得藥物,得以控制病情。
在眾多病患中,最讓我心疼的就是孩子了!有位小志工偶爾會出現心不在焉的情況,我和他聊天後得知,當時有位同學就死在他身邊,從此陰影緊隨,他晚上都睡不著,上廁所還要爸爸陪。
從這些小地方可看出,鄉親們面臨失去家園、親友的悲痛,以及災後生活的調適,心靈上留下許多恐懼、害怕和沮喪。
有位女孩談到,地震發生時,突如其來的天搖地動,把大家都嚇得放聲大哭。我原以為他們是驚嚇過度而哭泣,但女孩卻說:「我們都很擔心父母的安危,不知他們是否受傷、能否逃過一劫?」大難臨頭時,這群孩子最惦記的是父母,孝心令人感動。
還有一位男孩描述,地震發生時,他正好在四樓教室打桌球,因本身是田徑隊,體力和膽識都勝於一般孩子;情急之下,他跳到緊鄰的一棵大樹上,等平安落地,又扮演起指揮者角色,一一接應同學離開教室,來來回回揹出不少同學。
雖然地震對這片土地帶來重大傷害,卻也因此震出人性最美的一面——團結、互助,以及許許多多的愛心付出。
以往常聽人說,「救苦救難是菩薩」,但這次深入災區才真正體會到,「受苦受難者是大菩薩」。自己的付出微不足道,鄉親們所展現的互助、堅韌和勇敢,值得我尊敬和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