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踏,穩穩站,深深關懷
【志工筆記】
◎撰文‧程培鈺(大林慈院護理部督導)
九二一大地震,我在醫院服務,五天五夜沒回家;
如今隔著一彎海峽,受災民眾的苦境,我能感同身受。
九年前,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後,救護車將一批批身體受傷、神情惶恐的受傷民眾,送來我服務的醫院;那時我連續工作七十二小時未闔眼、五天五夜沒回家,一心救人,無暇他顧,更忘記了身體的疲累。
對照這次四川大地震,雖然隔著一彎海峽,受災民眾的苦境,我能感同身受。
上人常提醒我們「行善、行孝不能等」,聽聞四川發生大地震,我告訴自己:「我要去賑災!」災區此刻正需醫護人員,我的護照、台胞證齊全,隨時可以派上用場,於是向先生表明參與賑災的意願,獲得他大力支持。
五月二十六日出發前,團員們在關渡透過視訊向上人告假,上人叮嚀:「要輕輕踏上災區,穩穩站住腳步,給予深深的關懷。」
我到達慈濟在洛城小學的醫療站,由三位醫師、一名藥師和三位護理師駐站。靠著當地學生的翻譯,我們順利為鄉親看診,每天平均有兩百二十人次就診。
小志工不但做翻譯,也是很好的消息來源。透過他們,志工知道在洛城小學,每天總有十多位失去孩子的母親,手上握著孩子的照片,表情呆滯而且不吃不喝。志工前去安慰,請她們到熱食區用餐。隔天,就看見有人來到熱食區幫忙了。
一位翻譯小志工說,她的媽媽目睹爸爸被倒下的房屋壓死,非常傷心。我和林志明醫師隨小女孩前往她和媽媽居住的帳棚。這位媽媽手上握著與先生的合照,目光始終停留在照片上,和我們聊起先生生前種種,眼眶泛著淚水。
我們鼓勵她將內心的悲痛哭出來,也建議她到熱食區幫忙,藉由付出,幫助自己恢復信心,振作精神陪伴女兒成長。
又有小志工告知,帳棚區旁有一位行動不便的老爺爺,手部骨折、無法前來醫療站。醫師請他帶路,前去為老爺爺上石膏固定,也指導家屬使用三角巾;接著每天往診,關懷老人家恢復情形。
當地敬老院的房舍也倒塌,四十六位院民臨時安置在帳棚區。曹汶龍醫師親自往診,將處方藥箋帶回醫療站調配藥物,再由藥師送至院民手上,指導他們正確用藥。
六月一日兒童節,醫療站來了兩名四川大學附設華西醫院的護理人員。護理長劉俐表示,地震發生後,她在醫院全心全力照顧傷患,七天七夜沒有回家;聽聞台灣慈濟在災區第一線設立醫療站,特地利用假日下鄉協助。
劉俐帶著弟弟、妹妹同行,加入志工與小朋友的團康活動。看著志工帶著劫後餘生的孩子們唱歌、玩遊戲,每當稚嫩的童聲歡快地響起,那些圍坐在四周的大人們就受到感染;老人緊鎖的眉頭舒展了,女人呆滯的目光收攏了,男人愁苦的臉龐也綻放了笑容。
某日下午,有七、八位鄉親合力扛著白米、食用油走來熱食站,表示要將米、油捐給慈濟。他們說,見到台灣志工搭起帳棚、生火煮飯,提供熱食給鎮上民眾吃,他們更需要振作。說到這裏,在場的志工無不報以熱烈掌聲。
面對人生逆境,快樂、憂傷只在一念間,自己的意志力遠比他人的安慰來得持續而有力。祝福四川地震倖存者能夠堅強、勇敢面對未來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