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建簡易教室規畫永久校舍
◎撰文‧凃心怡 攝影‧林炎煌
什邡市一大「重災區」是「校園」,共有四十餘所中小學震垮,課程被迫中斷,學生提早一個月放暑假。
目前全市正積極搭建「臨時板房學校」(簡易學校),完工即復課。慈濟基金會援建其中五所學校簡易教室的興建,將可提供超過三千位學生使用;也正評估在什邡和綿竹市援建永久校舍。
慈濟援建的五所學校簡易教室,包括洛水鎮洛水中學、洛水中心小學、洛水中心幼兒園、八一村八一小學以及靈杰鎮靈杰中學;計有教室七十間、教師辦公室十一間、宿舍八十六間、衛浴廁所十間及廚房五間,施工面積超過兩千四百多坪。除了提供上述五校師生使用,還包括將和洛水中心小學、八一小學併校的洛城小學師生;此外,洛水中學的簡易教室及宿舍,也將提供鎣華及紅白鎮學生住校。
慈濟援建簡易教室中最早動工的八一小學,六月中旬已完工,現正進行景觀工程,成為什邡市最早完成的四所臨時校舍之一。
八一小學校長曾令旻說,由於農村人口外移嚴重,該校學生逐年遞減,目前只剩一百多人。災後他偕同全校十名老師做家庭訪問,安撫孩子因地震而產生的恐慌情緒;也慰訪、鼓勵兩位罹難學生的父母。
由於八一小學學生人數少,地震前甚至有撤校之議,曾令旻不敢奢望可以獲得援建。然而,一通電話邀他趕緊返校。
當回到曾經美麗、如今卻令他心傷的校園,還來不及掉下淚,就見到藍天白雲的身影。「很像天使走到我面前,說將協助學校重建。」曾令旻悲傷的淚水,瞬間變成感動。
慈濟志工見識到四川熱情的陽光,與帳棚內的酷熱難耐,因此在簡易教室的牆壁和天花板都加裝保麗龍隔熱。曾令旻對於志工的付出,充滿感恩。
「施作方式和建材品質,每個小細節他們都很注重,心很細、很到位。」每天,他都要到這個將再度孕育希望的殿堂,看看工程進度、幫一些忙。「這是我的職責。」
工地中,不僅有施工人員來回奔走,幾位社區媽媽戴起厚手套幫忙清理廢料和回收可再使用的建材。「這是我們村裏唯一的小學,所有人都在這裏完成學業。八一小學是八一村的希望,絕對要重建起來!」
孩子們也紛紛走出帳棚返校幫忙,用小小的雙手搬磚。問他們是否懷念以前的校舍?即將從八一小學畢業的廖琴搖搖頭說:「這裏更好——是校長用心灌溉、是我們用力量重建、志工用心搭蓋起來的!」
【汶川地震檔案】
時間:5月12日14時28分
規模:震央位在四川阿矲州汶川縣映秀鎮地下僅10公里處,芮氏規模八,震波迅速向四面八方擴散,半個亞洲同感震動。四川省受重創,鄰近省分甘肅、陝西等地亦受災,災區面積相當於三個台灣。
四川災情統計:
‧86079人罹難或失蹤、360341人受傷,超過4千6百萬人受災(6/18公布)。
‧學校倒塌7千餘所,罹難學生4737人、受傷16000人。
‧500萬人無家可歸。中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綿陽市北川縣,幾乎被夷為平地,兩萬人口過半罹難,政府宣布封城,全數轉移到安全地帶;廣元市青川縣位於地震斷裂帶,考慮移民。
應變:
‧超過13萬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出動救災;完成挖掘、清理瓦礫後,協助建設過度房。
‧逾13萬醫療衛生人員投入救治工作;從初期的骨科、外科、神經外科,逐步調整為防疫、心理衛生為主。為紓解災區醫療壓力,向二十個省分轉送傷患超過一萬人。
‧166個國家和16個國際組織提供資金及生活物資、藥品、設備,或派遣人員進入災區援助。
‧在九月農穫收成前,政府補助無房可住、無收入來源的受災居民,每日救濟糧與10元補助金,為期三個月;因災成為孤兒、孤老、孤殘,每人每月600元;罹難者家屬5000元撫慰金。
‧分三階段安置受災民眾:臨時安置(帳棚)、過度性安置(活動板房)、永久性安置(永久住房)。21個重災地區交由全國21省市援助,計畫在3個月內建設一百萬套過度安置房,至六月十八已完成八十一萬套。預計八月二十五日中小學全面復課前,完成所有簡易教室搭建;三年內讓受災民眾全部住進永久住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