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交流道
一大因緣,三次感動
四月仲夏正午,一群慈濟人頂著烈日來到福嚴精舍,為五月佛誕節浴佛大典講解活動流程,解說欲令眾生入佛知見的活動目的。學院法師受這群人間菩薩的誠心感動,有三十幾位師生投入此次大典。
當天在攝氏三十幾度高溫下練習步伐,縱然汗水早已浸溼長衫,但從師生堅毅且專注的眼神中,不僅看不到絲毫疲態,反倒流露出一股菩薩般的慈悲清涼,也展現出宗教師不凡的氣度。大家全心齊力,為的就是呈現浴佛大典的莊嚴與殊勝。
五月三日上午,學院師生在淨照院長率領下,來到台北中正紀念堂進行彩排;在熱情陽光下排練了好幾個小時,感覺到頂上熱烘烘的,雖被曬到脫皮,卻也法喜了好幾個小時。有法師同學笑稱:「或許我們心夠清淨虔誠,才會感動佛菩薩來摩頂。」
記得受三壇大戒登菩薩壇前,三師和尚曾訓誡戒子要勇猛精進、荷擔如來家業,更引用經典勉眾發菩提心:「假使熱鐵輪,在汝頂上旋;終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如今回想,這不正是佛在說法嗎?也因此讓我重新檢視自身出家的初發心,也對自己該如何用功、如何「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有更明確的目標。這是第二次感動。
五月十日晚間,浴佛大典正式開始。心香、花香、菩提心香下,近三百位僧眾法師輕安履步,緩緩從階梯而下;在法師們齊心專意的當下,立即展現出佛、法、僧三寶的極致。
當時我站在階梯向下望,內心湧起一股慚愧與感恩交雜的心情——慚愧現前道業毫無所成,尚無有能力利益有情;感恩三寶、國家、父母、信施、眾生的恩澤,成就末學出家學道的因緣。
當天有人問我:「讀佛學院精研佛法,和入世領眾行善有何不同?」這讓我想到印順導師的慈訓:「淨心第一、利他為上」。
在我的想法中,「淨心」並非完全歸結到「自利」,更不是與「利他」絕不相容的對立。「淨心」的目的,是為了擁有更多能力去做「利他」的志業,並從「利他」當中完成「自利」。
猶如當醫師,必定要經過醫學院專業訓練,才能替病患拔除病苦;學佛這條路亦是如此,唯有不斷提升自己,才有能力幫助更多人,也唯有令眾生契入佛法,才能真正拔除人生根本的痛苦。
感恩這段對談的因緣,讓我體悟到佛陀度眾的用心與善巧。這是第三次的感動,也是對佛法的感動。
自覺很有福分參與二○○九年慈濟浴佛大典,從一個月前的動作講解、演練彩排到活動圓滿,過程中的艱辛與勞苦,阻礙不了人間菩薩利眾生的大悲願心。感恩大眾成就這「一大因緣」的活動。
新竹福嚴精舍 釋會常
聚眾善緣,成就佛恩
農曆四月初八是佛陀誕生日,以往台灣寺院大都於道場中擇日舉行小型浴佛儀式,或由各地佛教會聯合各寺院舉辦稍具規模的浴佛法會。
一九九九年內政部通過將「佛誕日」列為國定紀念日,與母親節合併在五月第二個星期日慶祝;至此,以漢傳佛教興盛地自居的台灣,終於有一個屬於政府頒定的佛誕日。
慈濟在二○○七年將此兩節日再加上本身的「慈濟日」,融合為三合一的節日,首次在台北中正紀念堂舉行隆重的浴佛典禮;但這僅止於「慈濟人」的慶典,未與整個「佛教」接軌。
二○○八年,慈濟跨出一大步,廣邀其他佛教團體共襄盛舉。這不僅是慈濟人的跨出,也是佛教團體向團結、和合邁入。因更多人的參與、重視,也將母親節亦是佛誕日的訊息,向更寬廣的角落延伸,使台灣民眾廣知。
浴佛當天,看到佛陀法相緩緩升起、浴佛大典開始時,當下內心極為清淨、法喜與動容。在「讚仰三寶」歌聲中,法師們從最上方的平台,整齊、肅穆、安詳地緩步而下;整齊步伐中,讓我感受到那是大家放下個人的「小我」,配合著「大我」,也是真正和合僧的表現。
僧眾中有來自不同佛學院的師生、寺院住持、佛教會理事長……頭銜雖異,但表現出的本質並無不同——誠如證嚴法師所說:心量如能寬「大」,則無你我之間的差「異」。
此次浴佛以禮拜、供養、讚仰,以及學習佛陀利濟人間、說法教化眾生作為慶祝佛誕的儀式。誠如慈悅居士所說,今年浴佛主題呈現「慈濟人間路」,這個「慈濟」不僅止於「慈濟功德會」,更是佛陀「慈悲濟世」教化人心、令眾生離苦得樂的精神。
大家懷抱著歡喜心、感恩父母、感恩三寶與祝福的心而來,這分善心的凝聚,呈現出祥和、寧靜的氛圍,不因上萬人的聚集而躁動、混亂,反而看到真、善、美的一致。
好的善因,能招集好的善緣,更能得到好的善果。希望此聚集眾多美好的浴佛盛典,能傳承下去,使更廣大的一切有情,學習效法佛陀的智慧、悲願,讓世界更祥和,人人無災、世間無難。
新竹福嚴精舍 釋傳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