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0期
2009-05-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志為人醫
  【慈濟四十三週年慶‧全球浴佛】
  人品典範
  疾風勁草
  天涯共此情‧緬甸
  主題報導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九年四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0期
  二十七~二十八日 脾氣來自習氣

 

◆4‧27~28《農四月‧初三至初四》

【靜思小語】要鍛鍊心如明鏡,境界過去不留痕。

清淨貪欲,戒慎虔誠

回顧歷史上的今天,二○○三年四月二十七日,上人憂切SARS疫情,對全球慈濟人發出公開信,籲請「同心共濟弭災疫」;慈濟人齊心響應,以戒慎虔誠之心祈禱,同時積極「愛灑人間」,走入人群推動齋戒。

時過六年,H1N1新型流感病毒在國際間流行引發關注;傳出多起死亡病例的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而「封城」,關閉學校、博物館和圖書館,暫停公開活動十天。

上人憂繫疫情,於連日志工早會呼籲全球慈濟人提高警覺,做好自我防護,且關心當地民眾。

「面對新一波疫情,人人要戒慎,但莫惶恐。除了做好身外環保——在生活中提高警覺,防範病毒入侵;同時要做好心靈環保∣∣息滅無明、貪欲,讓心健康起來。」

上人表示,心靈有四大不調,這不調來自貪、瞋、癡、慢、疑;若人人做好心靈環保,外在地、水、火、風也能隨之調和,天下才能無災難。

近年傳染病流行史上,有禽流感、口蹄疫、狂牛病等,非洲也傳出食猴肉而感染「猴痘」;此次流感病毒原本是在豬隻間傳染,現在卻在人類之間蔓延。上人呼籲大眾素食,預防病從口入。

「科學證明,葷食會令人脾氣暴躁,有衝力卻缺少耐力。反之,素食能讓人頭腦冷靜,有耐力與智慧。若人人素食不殺生,愛護天地萬物,形成愛的氣流,讓大地調和,眾生就能平安。」

心如明鏡,耐磨耐擦

「法脈是向內用心,宗門要向外推動。」與宗教處同仁談話,上人敦勉內修「靜思法脈,誠正信實」,外行「慈濟宗門,慈悲喜捨」。

人難免有脾氣,上人表示「脾氣來自習氣」,修行就要用心調伏習氣。

「在慈濟,每個人的方向、目標一致,只是站的角度不一樣,導致所見不同;不能說誰對誰錯。硬要爭個對錯,使彼此心存芥蒂,如石壓心,實是障礙自己。」上人說,每個人都對,對在都有善良的心;若要說錯,就錯在執著心。

佛法不離人間事,上人提醒人人要清淨自心,但不是避離人群。

「若為清淨而避離人群,就如一塊淨潔的白毯,稍有一點沙塵或一滴墨水沾染,就難以清除。心要如鏡,禁得起磨與擦,卻能保持鏡面的乾淨。」

上人期許同仁之間,要常懷感恩、尊重,更重要的是彼此互愛,才能進一步去愛天下人。

降伏煩惱,行真實路

傍晚時分,一位年邁母親傷心提起一個女兒修行方向偏離正軌,妄求有捷徑能圓滿所願,遂與慈濟漸行漸遠。

「正信的宗教,是教眾一條正確的道路,降伏自心煩惱、做利益眾生的事;而不是求宗教能利益自己。有求就有苦。」

上人進一步表示,世間沒有一條完全平坦的路,總有遇到上坡的時候;在慈濟,向來沒有「做慈濟就會消業障、無病而能延壽」,或是「信師父就能得救、聽師父的話就不會有坎坷境遇」。

「人生路本有坎坷,就如爬階梯需要出力;若甘願走,一步步拾級而上,總會行過坎坷路。」

老母親頻頻拭淚,訴說著不捨女兒離開慈濟,希望她永遠做上人的弟子。上人傾身趨近並輕拍老人家:「師父也捨不得,但我更捨不得你為了她而煩惱。你不要為她擔心,只要為她祝福——或許有一天她會回歸正途,選擇真實路走。」

自愛愛人,報恩感恩

日前菲律賓慈濟人前往夢鄉村發放,村民們透過攝影機鏡頭感恩上人的愛與善,誠懇說道:「慈濟四十三周年慶,我們獻給您的禮物是:從今天開始,不喝酒、不抽菸、不賭博、不說是非。」

二十八日早會,透過錄影畫面看到夢鄉村民誠摯的心意,上人欣言:「這分虔誠發願——不喝酒、不抽菸、不賭博、不說謊、不道是非,就是自愛;自愛即是最好的報恩。村民響應竹筒歲月,日日捐出點滴善款幫助比自己更貧窮的人,這分付出,就是最好的感恩。」

上人肯定村民們長期付出,展現純真與善良。「用自愛報恩、用付出感恩,人人虔誠發願、付諸行動,就是對師父最好的供養!」

人生舞台,積極付出

於知客室,年逾七旬的志工哽咽談到自先生離世後,心一直掛念不已。

「世間沒有不謝幕的舞台,時間一到、角色扮演完了,就要下台一鞠躬。生、老、病、死是人生自然法則,緣盡則散。」上人慈勉,先生現在或已輪迴再來人間,莫沈湎在過去,把自己綁住、關著。

「時間要花在有用的事情上。亡者已矣,若一味掛念,時間只用在腦海中胡思亂想,自然滿腦子都是煩惱。要把心打開,而打開心門最好的方法,就是去付出。」

師姊表示已重新投入香積、參與訪視、做環保等。上人表示欣慰與肯定。

與基金會主管談話,上人勉示要感恩有機會成為鋪路人,亦強調「宗教情操」之重要,也就是付出無所求。

「『為佛教、為眾生』,是靜思法脈的起源,也是慈濟宗門的精神。期待人人培養宗教情懷,將法深植心中,以清淨心為人群付出。」

上人表示,身為向前開路者,一定要合心、和氣,更需互愛、協力。「心胸開闊且心寬念純、往共同方向前行,慈濟路上就會時時法喜充滿。」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