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0期
2009-05-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志為人醫
  【慈濟四十三週年慶‧全球浴佛】
  人品典範
  疾風勁草
  天涯共此情‧緬甸
  主題報導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九年四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0期
  八日 改良心地

 

◆4‧8《農三月‧十三》

【靜思小語】一念慈悲,是菩薩;一念煩惱,是凡夫。

耕耘人心播善種

「大地田園,要撒播好的種子、細心耕耘,才能豐收。人的心地也要勤耕,才能豐收滿滿的愛。」早會時間上人開示,全球空間遼闊,即使有海洋相隔,然而陸地下的水脈相通;人心亦不應有分別與阻隔,只要心靈開闊,即能包容天下人。

「雖然各地人們有不同語言,但人人心靈語言相同——大愛無邊。大愛是慈悲、智慧,有了慈悲心,即能包容天下人、事、物;有了智慧,就能行於佛陀指引的大直道,正向不偏。」

不分貧富貴賤,只要回歸慈悲、智慧的心靈,發心助人,皆是菩薩。菲律賓、阿根廷首次舉辦本土志工課程,讓在地志工了解慈濟緣起與精神;而已有眾多「黑菩薩」的南非,更積極培訓祖魯族志工。

上人表示,天下苦難偏多,要將大愛更普遍地推展,淨化人人一念心。「有一念慈悲、智慧之心,就是菩薩;若起一念煩惱心,就是凡夫。慈濟人要『已度度當度,當度度未度』,勤耕人間福田,讓大愛循環不息。」

心中有愛最大富

「生活在地球上,雖然彼此種族、國度、語言不同,宗教信仰亦不一;卻有共同一念愛心,這分愛可以串連起種種不同,為人類帶來幸福。」

與海地參訪團談話,上人表示世間亂象都源自人心,人心觀念偏差、彼此對立,造成國家社會無法安定,甚而長年處於貧困匱乏的苦況。

「欲救世,須從人心著手;只要人人平息貪婪欲念、心中富有愛,大自然氣候調和且人與人之間心和、力合,自然能轉窮為富。」

上人指出,就如海地本具良好土地和氣候,亦有充足人力可耕耘,只要社會穩定,繁榮富庶指日可待。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