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0期
2009-05-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志為人醫
  【慈濟四十三週年慶‧全球浴佛】
  人品典範
  疾風勁草
  天涯共此情‧緬甸
  主題報導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九年四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0期
  五日 勁如黑松

 

◆4‧5《農三月‧初十》

 【靜思小語】生命力莫如溫室蘭花,要作堅毅黑松。

善念扎根

美國紐約一名越南移民遭到裁員、謀職不順,日前闖進移民服務中心開槍掃射,造成十三人喪命,最後舉槍自盡。早會時上人以此新聞感嘆,人間種種禍端實起於一念心偏差。

「心一時無法安住,起了歹惡念頭,造作如此重大禍端!當時時自省——人生所為何來?什麼是應做之事?要時時刻刻照顧好每個心念,盡心、用心去除習氣。」

欲徹底去除累生累世積習,非一朝一夕可達。上人表示,透過善的大環境不斷薰陶,就能逐日去惡向善。

馬來西亞八歲的駱芷宜,兩年前就讀檳城慈濟幼兒園時,養成每天存撲滿的習慣,兩個弟弟也學習姊姊,每週到靜思堂捐撲滿助人。芷宜畢業後仍定期回幼兒園做資源分類,小朋友發願要學習這位姊姊持續救人、救地球的行動。

就讀小學四年級的李品寬家在台南,小二時接觸《靜思語》,學到「知福、惜福、再造福」,便落實於生活,提醒家人惜福愛物;不只主動做家事,他也是家人吵架時的和事佬,還發揮巧思向長輩募心募款,並帶動爸媽一起讀《靜思語》。品寬說:「要幫助別人,自己心要先變好;如果更多人心變好,就會有更多人去幫助別人。」

上人稱歎:「教育是人類的希望,這一念心要從小扎根。一念心自我安住、也能安住他人,世界就能安定。」

稍後與泰國清邁慈濟學校教師談話,上人期勉要成為輔導孩子人生方向的導師,讓他們心靈慧命不斷成長。

「若生理隨著時日成長,心靈智慧卻止步不前,受愈高等教育,反而對人間危害愈大。學校要教給孩子的不只是知識,最重要的是開啟智慧;具有智慧、良能,才能對人世間有幫助。」

上人勉眾用心栽培幼苗,不要怕孩子吃苦。「現在父母大多寵孩子,把孩子嬌慣得如同溫室蘭花,不能適應冷熱;或像草莓一樣,禁不起磨擦。應培養孩子如同大地上的菩提樹、像黑松般強壯——不怕日曬雨淋、禁得起風雨,才能有所成就。」

耐磨耐苦

與慈院醫師談及提升慈大人文教育之事,上人語重心長表示,沒有愛的人生,前途茫然;教育必定要「傳承大愛」。

「追求人生目標的過程如果缺少愛,可能不顧一切傷害他人,不但損別人、也毀自己。」上人強調,醫師必須具有愛心、耐力,病人生命才能交託在其手中;這就是慈濟醫學教育重點。

「師父是為救人而建醫院、為培養救人的好醫師而辦醫學院。慈濟培養出的醫師最大目標在於救治傷病,要把握分秒搶救生命。」

上人感嘆現在的教育,投入許多社會資源,卻如同在溫室中養蘭花般,溫度必須控制得剛剛好;也像是栽培草莓一樣,果實美麗卻不堪觸碰。

「能受天磨方鐵漢,需經磨練方能承擔重任。」上人期許慈大醫學生能以慈濟人醫為典範:「視病如親、如師,耐磨、耐苦,以生命走入生命去搶救生命!」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