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日 永續慈善
◆4‧3~4《農三月‧初八至初九》
【靜思小語】法水灌溉,清淨無私,慈善才不會「不歡而善」。【靜思小語】法水灌溉,清淨無私,慈善才不會「不歡而善」。
集大良能,合大智慧
「菩薩不忍眾生苦,且平等尊重所有生靈,所以投入六道救度眾生;這分付出不求回報,所以輕安自在。就如慈濟八大法印中的骨髓捐贈,若問抽髓救人者感受,總是歡喜地說:『救人的感覺真好!』」
早會時間,上人讚歎捐髓者提起無私大愛、勇氣布施,當知道自己的骨髓在世間某個角落拯救了生命,就忘記事前的奔波辛勞、不安恐懼,唯有救人的歡喜。
「要救人,靠一個人的力量太單薄了,需要他、你、我眾緣和合。」上人表示,娑婆世間多苦難,需要許多人間菩薩共同拔苦予樂。「和合人人的潛能、專業,就是大良能、大智慧;能將污濁的堪忍世界,化成清淨無染的淨土。」
花蓮慈院在二○○二年成立癲癇團隊,醫師們用心探究疾病根源,幫助患者減輕病苦;近年來神經外科哈鐵木爾醫師、神經內科辛裕隆醫師,更進一步與慈大醫學資訊研究所合作,提升研究、治療品質。
「醫、教相合,只為了『愛』——為了愛病人,以團隊之力用心解除病人苦痛。」上人欣言大醫王為治眾生病,鍥而不捨,力求突破。
「立志從醫救人,踏實認真朝志願前行,即使醫療過程辛苦,體會到『救人的感覺真好』,仍能踏實守在崗位上付出,實令人佩服。」聽到病患得救,上人表示自己亦樂在其中;四大志業各有專長,彼此相合,就能對人類做全方位的奉獻。
向內能和,對外能諧
花蓮是慈濟發祥地,有多位資深慈濟委員從「克難慈濟功德會」時期,即一路跟隨上人;四十多年來堅志不退的精進勇猛精神,不僅是花蓮慈濟人之「寶」,亦是全球慈濟人的典範。對花蓮區委員、慈誠幹部開示,上人感恩大家關懷資深委員,且勉眾精進凝聚、勤轉法輪。
「慈濟大家庭要和諧——向內能和,對外能諧。」上人言,慈濟人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心為苦難人付出;對於法親,更要以愛關懷。
「法親間若不能彼此關懷、互愛,一旦內在的愛空了、枯竭了,就像地球上的水脈中斷,只靠外來的雨露澆灌,水資源很快就會匱乏。所以務必照顧好根本。」
上人再次提醒,慈濟慈善工作若少了宗教精神,則無異於一般慈善機構;慈濟人心要「靜寂清澄」,且以「無我」之心向外行善。
「『無我』,即是內外一致,心地無染、行為無私。人與人之間不能單純無私,就會有名、利上的爭奪;久而久之,如此的慈善就會『不歡而善』。唯有宗教精神可維繫慈善於永恆。」
入群度眾,務必要懷抱清淨智慧。上人指出:「慈濟人付出無所求尚且感恩,是因為具備無私、清淨、無染的心,遂能建立『立體琉璃同心圓』;又根源於同一法脈,故謂『菩提林立同根生』。但願茂盛的菩提大樹能庇護大地,使大地水泉不失、法水永續,慧命才能持續增長。」
上人強調,每一位慈濟人務必謹守十戒不鬆懈。「照顧好心與行,舉手投足都是『活的法』,才是慈濟人的品質!」
慎終追遠,克盡孝道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春天已至,百花開放、氣候宜人;華人傳統在此時掃墓以表對祖先追思。四日早會上人開示,在此節日應懷抱慎終追遠之思,更重要的是日日孝養長輩。
彰化達德商工緊鄰榮民之家,同學們平常與榮家的老爺爺們互動頻繁;清明節前夕,特別帶著電腦到榮家,讓爺爺們透過網路祭祖。
「用網路遙祭祖先,是空而妙——時代動亂,迫使他們離鄉背井,時空遙隔,人事變化無常,現在的家鄉早已不是記憶中的家鄉;而電子科技能在『真空』中化現『妙有』,讓爺爺們抒發情感。」
上人表示,若要真正解其鄉愁、讓老人家心靈有踏實感,唯有人與人之間的溫馨互動。「最重要的,其實是青年學子那一分愛的陪伴與安慰。有福的人,就能感受得到。」
一般習俗燒紙錢祭祀,上人籲眾提升節日意涵。「用真情、誠懇的愛膚慰老者;或是共同虔誠祈禱,度過一個平安、富有感情的清明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