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0期
2009-05-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志為人醫
  【慈濟四十三週年慶‧全球浴佛】
  人品典範
  疾風勁草
  天涯共此情‧緬甸
  主題報導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九年四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0期
  一~二日 綻放心蓮

 

◆4‧1~2《農三月‧初六至初七》

【靜思小語】不只發心,還要以恆常心力行;不只力行,還要以清淨心付出無所求。

眾緣和合,做就對了

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三月二十八日於江蘇無錫開幕,今天將在台北舉行閉幕式。早會時上人欣言,佛陀以智慧光耀人間、以慈懷廣被娑婆,此次論壇在在展現佛陀的智慧與悲懷;世界和諧需要眾緣成就,期待佛法光芒耀亮人間。

「佛陀當年走出皇宮,探求宇宙人生的真理。學佛者不能只鑽研經典文字,要深入人群,身體力行去體悟苦、集、滅、道。」

人因迷茫而造業,衍生出家庭、社會種種問題。上人強調,佛陀來人間,就是要教導人人掃除心中無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佛陀說法,千經萬論無非教導弟子降伏自心雜念、惡念與妄念;入人群,才能真正降伏自心。調伏心念外,還要『眾善奉行』,親身走入苦難中『見苦知福』,進而惜福、造福。」

此次十六場分論壇中,慈濟承辦「佛教的慈善關懷」,收到來自海內外共三十五篇論文,乃所有分論壇中篇數最多者;顯見慈善路上,許多人有志一同。上人欣勉慈濟人:「堅持對的方向,做就對了!」

在平靜的湖水投入一粒小石子,就會起漣漪;身處混濁而動盪的社會,上人勉眾要修到「動中靜」,也就是心靈境界常保「靜寂清澄」。

「發一念善心並不困難,還要進一步以恆常心身體力行;身體力行不算難,還要進一步付出無所求,心不被名、利污染。」

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上人期勉人人鍛鍊自心在污泥中不但不受污染,還能綻放清淨蓮花——付出無所求,且時時充滿感恩。

愛的接力,串連希望

中國紅十字總會會長彭珮雲女士一行人到訪精舍。彭女士感佩上人的大愛精神與崇高品德,在全球做了很多善事,包括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環保等多所貢獻;尤其去年對四川大地震的付出,讓其印象深刻。

彭女士表示,多年來大陸接受慈濟骨髓捐贈已有七百多例;大陸中華骨髓庫近年來學習慈濟工作經驗,也引用「救人一命、無損己身」向大眾宣導,已招募到九十六萬位志願捐贈者,亦有四位捐髓給台灣病患。

「再大的困難,也只是觀念而已。」上人表示,人人都有愛心,過去很多人誤以為「髓」是「龍骨水」,以致家人不捨、親友阻撓,故需要加以宣導。「而今這道門打開,民眾普遍知道『救人一命,無損己身』,風氣一開,推動起來就比較容易。」

大陸人口多,若能號召更多人志願捐髓,病患配對成功的機率將大幅提升,是全球華裔血液病患之福;上人讚歎紅十字會的努力。「天下多苦難,需要很多人用心推動大愛;人與人之間以愛接力,就能擴大善的力量!」

領眾之道:感恩、尊重

春秋時代發明的「墨斗」,是木工畫直線的重要工具,沿用至今數千年。與泰國志工談話,上人表示創立慈濟四十多年來,就像使用墨斗拉繩彈線,從起點到現在都是按著直線前行,沒有毫釐偏差。

「帶人要帶心,要抓住原則準繩;而非高高在上,要人事事向己報告。唯有投入一起做,才能體會執行中的困難,進而共同設法完成。」

上人強調,帶人者心量要開闊,執行而不執著。「撥開別人的力量,自己就沒有力量。不只要用開闊的心胸帶人,更重要的是培養人才,也就是要『傳承』。」

把「感恩、尊重、愛」的心態建立起來,帶人就不困難。上人教示:「要勇於承納——願意承擔與虛心納受。感恩他人願意一起投入做事,同時尊重他人給予的意見,以無私大愛共同承擔愛的志業。」

即使人人站在同一線上,只要視線稍偏,隊伍方向就會偏;上人提醒待人接物切莫執著成見,否則差毫釐就會失千里。

「生命不斷消逝,慧命要成長。把道場當作磨練自己的搖籃,以『重生』心態從頭開始!」

心門開,地獄變天堂

苦難的世間需要宗教力量扶持,二日早會時間,上人讚歎世界佛教論壇將「和諧世界,眾緣和合」的光芒開展到世界各地;但願能淨化人心、祥和社會,使人心安住,化娑婆世界為淨土。

高雄喜捨環保站志工曾章令,七十高齡仍日日在環保站付出。曾師兄年輕時在海上討生活,無論晴雨,為了一家生計而在風浪中奮鬥;雖然家境貧困,夫妻倆胼手胝足撫育兒女成人。

大兒子修學有成,是日本料理的大廚師,卻因癌症往生;小兒子又罹患精神疾病,讓曾師兄陷入心靈的苦難泥沼。太太勸他到慈濟環保站尋找人生道路,遂開始投入回收分類工作,並聆聽上人開示;逐漸平復絕望頹喪心緒,日日用心付出。

「娑婆世界苦難、惡濁,要用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必須堪得忍耐。」上人說,人間的苦與樂在於一念心,曾師兄過去日日辛苦、盡責地為了家庭而努力;面對孩子病痛、往生,心靈像墮落地獄一樣煎熬、不堪。「而今從付出中,了解因緣果報之理,打開心門,故能轉苦為樂。」

一般人嚮往天堂淨土,希望遠離苦難惡濁;而地藏王菩薩卻視地獄為道場,發大心、立大願,到地獄救度眾生。上人感恩慈濟環保菩薩無畏回收物髒、臭,為了愛護大地而揮汗付出。「他們身處濁惡的環境,心靈境界卻是輕安寧靜,當下即是天堂、即是淨土。」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