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0期
2009-05-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志為人醫
  【慈濟四十三週年慶‧全球浴佛】
  人品典範
  疾風勁草
  天涯共此情‧緬甸
  主題報導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九年四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0期
  靜思精舍田野意象

◎撰文‧吳青泰(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研究生) 插畫‧李讚成

這看似出世的寂靜場域,卻與人間事密切相關;
世俗與神聖的交流對話,為的是守護蒼生、守護每個人心中那分愛。


由於參與慈青的因緣,花蓮靜思精舍對我而言,是再熟悉不過的場域。今天,我將之視為田野場地,讓理性和情意自在轉繹,就好像拿著長鏡頭觀看,試著揭開神聖的帷幕。平日習以為常的人事物,如今因這分殊異心志,開始變得新奇有趣。

不同的宗教、思想,或不同宇宙觀所建造出來的宗教建築,彼此間有著極大差異。我所認識的精舍,沒有基督教的尖塔造型,也不似一般佛教寺院的華麗宏偉;然在上人領導下,場域所散發出樸實寧靜的氛圍,愈益顯現出它的神聖,並予人「心靈故鄉」的感受。

對全球慈濟人來說,回精舍就如同回家般的渴望;離居住地愈遠,歸鄉感受便愈熾烈。若以慈濟人心中的圖像來說,精舍即是神聖中心點,散發出慈悲的力量。

記得知客室有一幅圖,名曰「佛在人間」;這張圖遠看是佛陀的臉,近看則由四千張志工活動圖像所構成,眉心是上人關懷孩童的照片。這張圖充分展現慈濟的實踐精神——志工活動,正是步履實踐佛陀的教懷;唯有透過長鏡頭,才能悄然得知。

地處花蓮縣新城鄉的精舍,寧靜非常。正如西方修道院、或遠離塵囂的禪寺,讓人能有靜觀皆自得之感受。如同《寂靜之聲》作者所言:「萬物非無言,寂靜中充滿蓄勢待發的奧祕」,正可形容精舍一花一世界裏生生不息的力量。

儘管如此,在這看似出世的寂靜場域裏,卻與人間事密切相關;比丘尼、近住女,以及來自各地的志工,皆在此活動著。精舍活動空間交會著傳統與現代,這裏齋堂的柴火仍熊熊燃起,生活儉樸;然,觀音殿裏的設備卻相當現代化,透過電腦科技輔助,每天清晨都能將上人開示即時傳播於全世界。

志工早會現場,上人、精舍師父及大眾齊聚觀音殿,「勤行人間路」的意象,本然的在大家心中流動。早會開始時播放「祈禱」一曲,是非傳統的佛樂唱頌,溫熱著志工胸中的悲憫;隨後,上人開示內容緊扣著變化無常的人間事;接續,在志工的分享後,亦有著上人的支持與照應。

在靜思精舍,世俗與神聖的交流對話,為的是守護蒼生、守護每個人心中的那分愛。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