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1期
2009-06-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慈濟教育二十年
  娑婆法音
  慈院志工筆記
  喜樂證言‧台灣
  喜樂證言‧馬來西亞
  百川歸海
  特別報導‧靜思語二十年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1期
  美滿的人生

◎撰文‧袁瑤瑤   攝影‧阮義忠 

【循著腳步前進】

從慧命的角度來看,我是在開始隨師行腳時呱呱落地的,在上人、精舍師父與師兄師姊的拉拔下日漸成長。八歲多的我,現在已稍稍能夠體會,隨師行腳就好像朝山,以精舍為起始、以精舍為依歸;重複不斷的路線與活動就好像慧命的軌跡,一圈又一圈地畫出大樹那樣的年輪。不辭勞苦的上人,一站又一站、一遍又一遍地以身行念誦著對每位弟子的祝福與期許,跟在後面的我們,邁出的每一步都必須是學習與反省。

今年是《靜思語》出版二十周年,我把第一冊和第二冊從頭到尾又看了一遍,許多話竟然又出現了新的意義,讓我對「佛心師志」有更進一步的體會。舉例來說:「人的生命本來微不足道,但有一樣東西卻重於泰山,那就是慧命。它可以不斷延續,發揮良能,讓後世的人循著這個腳步不斷前進。」

再舉例來說,一位年輕人請教上人:「人生的路,應該選擇平淡的好,還是冒險激越的好?」上人答覆:「寧取平淡。冒險應該是逼不得已時的作為,不要存心為冒險而冒險。生命不過是廣大宇宙中極微末的一個點而已。相對來看,什麼才是真正大而高超?怎樣才算是激越?不如平淡些,腳踏實地做人做事。」

有人說,攝影是記憶的延長、生活的反芻。在阮師兄所凝住的時空裏,還讓我看到了豐富的象徵意涵。二○○八年七月二日傍晚六點,方才行腳圓滿,在精舍大殿禮佛的上人,有如乘風歸來。

【菩薩遊戲人間】

最能讓上人開心、愉悅的,就是小孩和環保志工了。看到這張上人的微笑,我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二○○八年六月二十九日的台南靜思堂。

那天下午,上人風塵僕僕抵達,才在會客室坐定,大夥兒已迫不及待圍過來,報告的報告、分享的分享。一個小孩在媽媽的陪伴下來到上人面前,緊張沈默了半晌,才在媽媽的輕聲催促下,怯生生表示想當師公的弟子:「不知道師公有什麼條件?」

「要當我的弟子,就要做人品典範,帶頭作大家的模範;看到父母、長輩都要有禮貌。你做得到嗎?做得到,就可以當我的弟子。」話還沒說完,笑意已盈滿上人的容顏。

二○○八年十一月十一日,上人造訪嘉義水上鄉的外溪洲環保教育站。看照片就可以知道,可愛的環保志工做起事來有多專心與用心。哪怕是上人來了,他們依舊牢牢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雙手不停。他們平日老實念佛,不懂得「說」,卻平平淡淡「做」出了上人的教誨——心不隨境轉。

再以幾句《靜思語》表達對環保志工的敬意:

「感恩、回饋地球的方法,就是堅持做環保。」

「放下身段做環保,就是一種修行。」

「無相付出,所得無量。」

「菩薩遊戲人間,所謂的『遊戲』,就是放下煩惱,用心做事。」

【真正的觀者】

「一般人看一花一草,是把它放在一張白紙上看。真正的觀者,是把它放在透明的玻璃上看。一花一草與自然背景、天地萬物仍然相互關連,處處都透露因緣生趣。雖然是花草,但也不只是單獨的花草而已。」

二○○九年二月二十二日,上人在慈濟台中分會與師兄們討論建築規畫,將模型擺來擺去思考。在他老人家觀來,每件東西的位置都要講究、每位弟子的教法各有不同,且無時無刻不是說法的好時機,真正是「常欲度諸眾生,心無厭足」。

二○○八年六月三十日,上人在高雄會見鳳山的地方父母官,講到中元普度的真義,以手指比出一個美妙的「三」。事隔一年,我已不確定上人為何比出這個手勢,卻不禁聯想到,他老人家在平時所講有關「三」的好話和法數,十個指頭輪兩遍都還算不完。

除了「三好:口說好話、身行好事、心發好願」、「普天三無:沒有我不愛的人、沒有我不信任的人、沒有我不原諒的人」,還有三寶、三昧、三世、三界、三毒、三苦、三業、三慧明、三達朗、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一念無明生三細,乃至於大三災、小三災……

上人殷殷叮嚀,這些都是修行要注意的。然而,何謂修行?上人說:「注意外境來時的一念之間。」

【美滿的人生】

看,這兩張照片多麼溫馨有趣啊!

二○○八年十二月三日下午,上人來到台南慈濟小學,學校成立不到兩年,孩子們的氣質已截然不同。從座談會中的分享,就可知道老師們有多用心:調皮的學生,就讓他抄《靜思語》;不專心、不用心的學生,就叫他在黑板上寫幾十遍「心」。

一位曾在他校任教的老師說,慈濟的教育環境就是不同,小朋友看到毛毛蟲,不但不害怕,還會彼此提醒:「不要殺生喔!」還有一個小小孩,在聽老師講「老牛拖車」時,竟然不忍心地哭了起來。

負責導覽的那位同學,聽著聽著,居然掏出厚厚的筆記本,有模有樣寫了起來。連上人都好奇,這小孩到底寫了些什麼?是寫注音符號呢,還是寫國字?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的台北慈濟醫院也令人難忘。趙院長的太太、女兒,游副院長的兒子、媳婦,張副院長的太太、許副院長的弟弟、妹妹、媽媽,主任祕書喬麗華師姊的先生、兒女都來了。大家熱熱鬧鬧團聚一堂,還幫剛會走路的下一代辦了一場「抓周」。竹筒代表慈善、玩具聽筒代表醫療、字典代表教育、玩具相機代表人文;無論小孩選擇哪一項玩具,都引起大人們陣陣歡呼。

末了,所有小寶貝還跟上人來個大合照。此時此景,給人的感覺只能用一句《靜思語》來抒發:「美滿的人生,不在物質、權勢、名利及地位,而在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與情誼。」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