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1期
2009-06-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慈濟教育二十年
  娑婆法音
  慈院志工筆記
  喜樂證言‧台灣
  喜樂證言‧馬來西亞
  百川歸海
  特別報導‧靜思語二十年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1期
  鐮刀與鋤頭

◎撰文‧陳鶯鶯  插畫‧林碧惠

為了一把鐮刀和鋤頭,婆媳屢起紛爭。
失智的阿嬤,對媳婦的不是牢記不忘……


星期六下午,一位獨居的阿嬤跌倒,由警察送來醫院急診室。檢查後,發現阿嬤的頭部擦傷、手臂骨折,必須手術治療。

阿嬤有失智現象,警察花了兩三個鐘頭都聯絡不到家人,因此希望志工能和阿嬤聊聊,從中尋找線索。

意外,幫失智阿嬤找親人

「阿嬤,您還很痛嗎?我來給你惜惜膚膚!」

當我看到阿嬤時,她頭部的傷口已包紮好,左上臂也暫時固定。我靠近摸摸她的額頭,牽著她的右手輕輕膚著。

「我是被媳婦推倒的,那個查某真狠。」

「您有幾個孩子?」

「兩個兒子和五個女兒。﹂阿嬤開始如數家珍敘述家中情況,包括兒子的名字、推倒她的媳婦叫什麼名字,五個女兒有兩個已經過世等等。於是我開始一個個詢問他們的住處和工作,問到最小的女兒,她說:「在一家大醫院煮飯。」

「哪一家大醫院?」

「在斗六最大間的醫院,你不知道嗎?」

循著這個線索打電話,果然找到阿嬤的女兒。

陪伴阿嬤等待家人來時,我問阿嬤受傷經過。

「我買了一把鐮刀,『那個查某』要拿去用,我要搶回來,她就把我推倒,跌倒後也沒理我。我自己爬起來,一隻鞋不見了,只好穿一隻鞋走到衙門(警察局),看巡官(警察)按怎樣幫我排解!」

當女兒一來,阿嬤又忿忿不平數落媳婦的不是。女兒生氣的說:「嫂嫂已經不是第一次害我母親跌倒,這次竟然跌斷了手,我一定要告她!」

清官難斷家務事。我趕緊提醒她先了解母親傷勢,讓醫師盡快安排手術,其他等母親好了再處理。

紛爭,從一把鋤頭說起

阿嬤雖然失智,卻對受傷的經過記憶深刻,不論看到誰,都要再述說一次。

孫子勸她:「我們已經跟媽媽說,下次不可以再這樣對待您。」兒子也說:「有啦,我有打她了。」阿嬤聽了仍然生氣。

我勸阿嬤:「俗語說:『惜花連盆』,媳婦和我們有緣,雖然有不對的地方,但我們疼兒子,也希望子孫好,就要把媳婦當女兒疼。兒子為了您打老婆,如果把媳婦打跑了,兒子、孫子要由誰來照顧?」

「你不知道!她還說,我死後要將鋤頭放進棺材裏!那把鋤頭從我年輕時就開始用了,之前媳婦要用我不願意借,她就罵人」

原來她們都是為了這些事起爭執。我對阿嬤說:「媳婦種菜也不是自己吃,況且她這次做錯事很後悔,你就原諒她吧!」我與阿嬤分享另一位阿嬤的故事。

那位阿嬤對媳婦很好,大家讚歎她,她卻說:「媳婦二十多歲嫁來我們家,不用從小哺育,卻能得到她的孝順與照顧,怎能不疼惜?不能要求媳婦只孝順自己,不孝順親生父母啊!」

阿嬤分享齊家之道:「人與人相處難免有摩擦、難免會做錯事,只要彼此相互體諒,就能一家和樂,大小平安。」

疼「媳」,大肚包容無紛爭

正說著疼媳婦阿嬤的人生智慧,隔壁床剛好有另一位阿嬤也來開刀。她的看護說:「阿嬤入院時,是叫警察來幫她『寫單子』才順利開刀的。」

原來這位阿嬤的媳婦是外籍新娘,婆媳間因為語言隔閡溝通不良,時有爭執。這回阿嬤開刀,需要兒子簽署同意書,媳婦誤會阿嬤是為了錢,因而引發衝突;兒子只好申請「保護令」保護阿嬤,讓媳婦不能再欺負母親。

看到兩位阿嬤都與媳婦相處不睦,我勸她們放大度量包容,不要對別人的錯耿耿於懷,生氣傷身。

「我們要多想想,媳婦來幫我們持家,是不是該與她和氣相處?否則家庭不和睦,兒子、孫子沒辦法專心工作,損失就大了。」

失智阿嬤繼續數落媳婦的不是,我趕緊對她說:「來!我們現在把所有不好的事都忘掉。上人說:『普天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沒有我不能原諒的人,沒有我不能信任的人』,我們就相信媳婦這次會改過好不好?」

「好啦!看在你的面子上!」好不容易說動阿嬤,之後我每天都去病房給她看一下「面子」,提醒她試著原諒。

阿嬤雖然失智,卻將對媳婦的不滿牢記在心,我擔心她往生後帶走的不是鋤頭,而是意識裏的仇恨。

這給我很大的警惕。上人開示,過去生的作為決定今生的劇本,今生的腳本既已寫好,大家同台演出,就要珍惜相遇的因緣。如果別人不對,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打開心胸包容。

「要自我磨練到面對別人的不是,能由勉強不動怒,進而忍耐成自然;這分培養出來的好習氣,就會隨著我們帶到來生,而常感輕安自在。」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紛紛擾擾的世間,唯有法才能淨化。所以我們也要常常「講經說法」,把握機會淨化人心,為來生結好緣。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