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1期
2009-06-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慈濟教育二十年
  娑婆法音
  慈院志工筆記
  喜樂證言‧台灣
  喜樂證言‧馬來西亞
  百川歸海
  特別報導‧靜思語二十年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1期
  蘇國昌、陳碧蓮 善解去歹運

◎撰文‧葉文鶯  攝影‧林炎煌

「世界上最可貴的東西都是免費的!
像是陽光、空氣,還有慈濟人的愛……」
陳碧蓮與先生蘇國昌站在台前,
口中昂揚的聲調像在朗誦一首詩;
而她所懷抱的希望和感謝,
要從她胳肢窩下拄著的兩支枴杖說起……


日曆再撕去一頁就要換新,微雨的清晨,十二月風透著寒意。

公公癌症復發,術後正要從加護病房轉至普通病房;有看護執照、從事家事服務員的陳碧蓮,請了幾天假準備前往大林慈濟醫院照顧。經營農用品店的先生蘇國昌,因重感冒留在店裏,並照顧家中身體欠佳的母親和才就讀小學的四個孩子。

豈料,一大早陳碧蓮騎機車出門,煞車打滑造成車身翻覆,正好壓中她的右腳。到附近醫院檢查、醫師認為沒有傷及骨頭,她才放心前往嘉義大林。

公公接連腹瀉,陳碧蓮在病房中為之清理,來回走動加劇腳痛;她先向護理站借來冰枕冰敷,後來右腳持續腫脹,不到半天就必須乘坐輪椅,令公公擔憂不已。

忍耐至翌日,公公拔除尿袋、鼻胃管後,可以自行下床,她才到院內骨科就診。

「右腳前十字和內側韌帶都斷掉,必須手術。」乍聽醫師宣布,陳碧蓮六神無主。蘇國昌強在電話中聽到太太無助哭泣,強打起精神:「我來照顧你們!」

無常乍臨,關懷就到

蘇國昌趕抵醫院後,卻發起高燒;陪他同來的農用品店房東也是慈誠隊員盧萬發見狀,立刻回報訊息,組內委員藍琇華隨即號召在地志工排班——男眾每人排十二小時輪流照顧蘇父,陳碧蓮則由女眾照顧;以便讓蘇國昌返家休息。

蘇父靦腆,不慣外人服侍,為免腹瀉,他不喝水也不進食,急壞了大家;幸好大女兒隨後即來接手照料。陳碧蓮的妹妹則利用元旦假期來照顧姊姊,收假後,再由常擔任醫療志工的王金菊,帶來睡袋和一大包衣物全程照顧碧蓮至出院。

志工綿密的扶持,讓陳碧蓮道不盡感恩。「住院期間,師姊們怕我冷,特地送來毛毯。婆婆身體欠佳,雖然小嬸下班後會煮飯,師姊還是輪流送餐到家中,還打聽我家孩子喜歡吃什麼;我每星期有五天要回醫院復健、公公要電療,來回奔波,忙不過來時,師兄師姊還幫忙顧店……」

陳碧蓮平日工作忙碌,有時兼晚班看護,只能利用假日參與慈濟;這次受傷,「心理還沒準備好接受『無常』,師兄師姊的關懷就到了!」

基於這分感恩,每當街坊鄰居看見她,心疼直呼:「可憐喔!要過年了,你公公生病、你又摔成這樣!」陳碧蓮總笑出一臉燦爛,回說:「幸好沒有摔破頭!」

相信因果,善解自在

「世界上最可貴的東西都是免費的!像是陽光、空氣,還有慈濟人的愛。」今年二月底,上人行腳至台南分會,陳碧蓮拄著枴杖站在台前,感恩這段期間來自法親的強力支持。

「快過農曆年了,家人接連生病,有人說我們『運途』不好。我說反正都是該來的,一起照顧『卡夠工』(閩南語:划算之意),內心很平靜。」蘇國昌謹記上人開示「因緣果報」道理:「遇到逆境,歡喜還打八折,不歡喜還則加利息。」他慶幸與太太尚年輕,又有法親陪伴,才能承受業障現前,還有喘息的機會。

「有人學佛多年,遇到逆境挫折,禁不住別人說:你們平常做了那麼多好事,怎麼也會遇到這些事啊!」上人讚許蘇國昌夫婦能夠善解得自在,法親之間也能相互關懷。

當人處於逆境、無助時,容易相信怪力亂神,失去正念。蘇國昌承認以前沒有「因果」觀,遇不如意事往往求神問卜,也相當迷信。

早年母親生病,他請「王爺公」和乩童到家中徵詢意旨;為得到祖先庇蔭,他修改過祖母的墳墓風水。蘇家大門本來有一道漂亮圍牆,是舅舅以洗石子砌築而成的;他兩次酒駕導致車輛撞毀,請來「地理師」指點,大門位置兩度修改,好好的一道牆全給打掉!後來以紅磚堆疊,上面擺放盆栽,「方便隨時調整吧!」他自我解嘲。

其實這幾年投入志工,他領悟到,應調整的是「心態」而不是「表相」。

父親生病、太太受傷之後,蘇國昌若非接送就醫,就是看店,原本還擔心所承擔的助念、環保等工作將停擺,沒想到志工相互補位,事情照樣運作。

蘇國昌語重心長表示,上人給予人人一塊福田,自己不勤耕種便會雜草叢生;而家人示現病苦,是提醒他把握因緣及時行孝、行善,遇到逆境更要加快腳步!

黃湯下肚,好話成醉話

東山鄉有委員、慈誠隊十四位,其中五對夫妻檔,蘇國昌、陳碧蓮是最年輕的一對。十二、三年前,在志工謝新村、蔡華美的帶動下,年近三十的蘇國昌開始投入環保。但父親看兒子開車載「垃圾」,加上鄰居不解的問:「你們家阿昌做那個有錢賺嗎?」紛紛譏笑他兒子「頭殼壞去」,讓他很不高興。
又見謝新村夫婦登門、兒子把善款交給他,當時兒子尚未成家,他擔心兒子哪天拋棄父母、事業,遁入空門,因此沒給人好臉色看。
蘇國昌參觀過靜思精舍,認定慈濟是一條正確的道路,但他不願違逆父親,也希望經濟基礎更穩固再投入,因此不再做環保,只是單純布施或開車載志工做慈善訪視。
幼時家境不好,蘇國昌才念國中就想賺錢,靠著飼養賽鴿、撿蝸牛、灌螻蛄支付學費。長大後,他認為交遊廣闊對事業有幫助,退伍後承租店面賣農用品,為了擴展人脈,經常與人應酬。
「有人說我『爛性』(意即沒有個性、主見),跟什麼人都合得來。」蘇國昌說,他不擅理財也不懂得開源節流,朋友間相互周轉,一旦對方無法償還,不但金錢、朋友都失去,也弄得自己一身債。
加入義消後,蘇國昌的酒伴更多。「國昌人老實也認真工作,他人脈廣、重朋友。」盧萬發的妻子卓美延說,有時國昌店裏方才進帳,朋友來找,一喝酒就把錢花光。
「上人是明師、慈濟團體很好,偏偏我一點也不像個好人!」蘇國昌曾在返回花蓮參訪的遊覽車上發願戒酒,可惜每在酒後望著鏡中人,內心充滿懊悔。
碧蓮婚前就知道先生愛喝酒:「他去了花蓮就懺悔,回來又喝酒就後悔。他想戒酒,朋友激他說人都來了卻不喝,國昌覺得對不起朋友,就請大家喝酒。」他也在義消介紹過慈濟,然而開口時早已黃湯下肚,隊友們以為他講醉話,「而且就算慈濟再好,我也沒做到!」他說。

夜間沈澱,醉人成善人

沈浸在菸、酒習氣中,蘇國昌感到人生道路撲朔迷離,他在善惡兩端徘徊。

每當酒友上門,蘇國昌一吩咐,陳碧蓮就乖順的炒幾樣小菜讓他們下酒。一回,蘇國昌又和朋友在店裏暢飲,門外突然一道車燈照進來。

「啊,今天快十五號了,可能是師兄師姊來收善款!」陳碧蓮大叫的同時,快速收起先生和朋友的酒瓶、酒杯,連同客人一起往後院推送。

「好像要立刻湮滅證據!」陳碧蓮回想當時,捧腹大笑說,當時先生躲進洗手間洗把臉,再步出店門,迎面而來的正是謝新村、蔡華美夫婦。「師姊看國昌臉紅紅的,還問他是不是很熱?等師姊離開,朋友又回來繼續喝,笑說好像警察在抓嫌犯哩!」

蘇國昌雖將交遊、飲酒、賭博視為生財之道,其實仍是個孝順、有責任感的丈夫。為了照顧父母、養育四個孩子,他認真賺錢,曾有半年利用晚間兼差,擔任大樓保全人員。

那半年也是蘇國昌沈澱自己的時光。他常利用值班時間閱讀《慈濟月刊》,而且一再追溯更早期的雜誌,了解更多慈濟歷史。

記得民國九十三年雙十節那天,天氣寒冷,他在值班前買了一瓶酒準備驅寒。當晚,他閱讀月刊上人開示,讀到「集五百個善人就是一尊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觀念,當下大受感動,徹夜未動那瓶酒,決定參加慈誠隊員培訓。

「他去培訓,第一個賺到的就是我,因為他不會再喝酒了!」陳碧蓮表示支持。

「以前在外面和朋友喝到興頭上,如果碧蓮打電話催我回家,讓我感覺沒面子,就壯著酒膽,對她嗆聲:不然離婚算了!」雖然事過境遷,蘇國昌至今感到慚愧。

有心做,一定有時間

週休二日清晨,在東山通往白河的路上,蘇國昌夫妻載著四個孩子,與志工一行人前往榮民之家關懷。

陳碧蓮畢竟年輕,手術後不過三個月已不需倚靠枴杖行走。她手上帶著相機,不時替志工留下影像。

可庭、玄光、玄清、玄善,四個就讀小一至小三的孩子,替榮家增添不少活潑朝氣,老爺爺不約而同拿出糖果招待,孩子舉手敬禮,逗得退休長官呵呵大笑。

記得三、四年前,夫婦帶著孩子參與慈濟活動,即使禮拜《法華經》序,孩子們也跟著行禮如儀;只是剛開始好奇、好玩,後來禁不住小聲的問:「媽媽,還要再拜多久?」令人莞爾。

如今他們長大些,跟著爸媽做環保、參與茶會,特別是爸爸承擔「精進組」,負責聯繫志工替往生者助念;他們家規定,只有表現好的孩子才可以跟爸爸去助念。

其實蘇國昌以前最忌諱這些,參加葬禮或面見往生者,總要拿些榕樹葉子或艾草放在口袋避邪,「我的心不正,所以很害怕,人家拔七片葉子,我要拔七株!」蘇國昌笑說。

「父母年紀大、孩子小,不應該成為我們無法做志工的藉口。」陳碧蓮說,雖然婆婆身體不好,國昌鼓勵她在種菜途中邊撿回收物;她常收看大愛電視台,聽了上人的話,也改掉拜拜燒紙錢的習慣,生活更環保。

「做慈濟是自己的選擇,只要有心想做好事,一定能找出時間。」蘇國昌舉接引他參加慈濟的委員蔡華美為例,她擔任看護,工時長,只能利用休息時間做志工;與她一同訪視照顧戶,常見她在行車時間補眠,但只要一到案家,立刻精神抖擻,這分精進心是他的榜樣。

「志工把志業當作本分事,即使再累也能感受『法喜』。」這是蘇國昌的體會。

「平日喜歡研究佛經,當遭遇逆境,以佛經內容對照現實情境,讓我對佛法更有信心。」蘇國昌表示,每天看經、持誦、思惟,可以防非止惡;遇到境界考驗,不必思考也能自然反應,非常受用。

佛陀開示「如是因、如是果」。蘇國昌慶幸自己還算有福報,可以在年輕時加入慈濟、改變習氣,否則人生也是浮沈若夢吧!


酒杯換茶杯 人生至樂
◎撰文‧葉文鶯  攝影‧林炎煌

昔日同為急難奔忙,弟兄們比的是酒量;
而今勤於慈善訪視,法親互勉「要更精進」!


位在台南縣東山鄉三叉路口旁的這家商店,經常有人停車問路。蘇國昌在門口擺放幾盆茶樹,那是他以陽明山土壤精心培育而成。

種茶花一來是興趣,二來可增加收入。招牌上還有個大大的「茶」字,在騎樓一方長桌上,蘇國昌就著蒸騰的壺水替客人斟茶。

「每次只要阿昌師兄把茶盤端出、瓜子倒上一盤,我們這幾個兄弟就說:真是人生一大享受!」住在這雙併店面隔壁的盧萬發說。

蘇國昌、許茂忠、盧萬發、沈福利四位慈誠隊員,加入慈濟前都是義消夥伴。盧、沈是二十多年的老義消,蘇、許較年輕,十多年前同期成為打火弟兄。

「參加義消是抱著為民服務的心態,就像慈濟聞聲救苦,把災難降到最低;但是在那裏,大家都很好客。」許茂忠含蓄說著,其實以前四人相聚,可不是淡淡品茗,而是大口喝酒呢!

「四人之中,我最愛喝!」許茂忠是大貨車司機,以前每天下班總要先找人喝幾杯,回家小睡片刻,晚上再出門喝至深夜;友人子女以往看到他,總是直呼「壞人叔叔」。

目前承擔慈善訪視的他笑說:「我戒酒,被人刺激得最厲害!我想,既然要走慈濟就要堅持。如果沒有加入慈濟,現在可能還『飄啊飄、茫啊茫』,喝到尿酸過高、無法走路了吧!」

經營傳統餅店兼務農的沈福利,是四人之中最容易醉倒的。擔任義消班長的他,發現蘇國昌不再喝酒,頓感疑惑,和副班長盧萬發一同關心國昌。

「結果受他影響,我和阿發都戒酒,前年受證為慈誠隊。」沈福利說,除了自己的太太尚未培訓,其他三位師兄的太太都已是慈濟委員。

「以前有人問美延為什麼不勸我戒酒?她說都講了三十幾年,我不改,她也沒辦法!沒想到進來慈濟就有辦法!」盧萬發說,他戒酒,連太太都不相信。

盧萬發是一名泥水匠,不僅有菸、酒不良嗜好,脾氣也壞,後來在慈濟被訓練成標準丈夫。如今帶孫子耐心十足,對太太也溫柔體貼。

東山鄉志工每月在許茂忠家開讀書會,研讀上人《衲履足跡》;為了精進助念,蘇國昌、許茂忠利用下班學習梵唄。以前喝酒、唱卡拉OK是娛樂,現在則念佛與人結善緣。

由於義消接觸層面廣,大家也會「為聞聲救苦作耳目」,提報慈善個案給慈濟。

「加入慈濟,師兄們的改變很大!」陳碧蓮笑說,嫁進蘇家不久,她發現夫家是個大賭窟——每週有兩天,先生每到晚飯後便不見人影,家中一個房間總是擠進一群人。

原來,蘇國昌當「組頭」抽成幫大家簽賭,店裏還設有電玩和老人牌局。家中男人都認為賭博只是消遣,無傷大雅。然而陳碧蓮厭惡賭博,積極干涉的結果,蘇國昌也只好收起來!

訪談時,盧萬發、許茂忠正搞不清現在的公益彩券如何開獎、兌獎,兩人不約而同望向蘇國昌;但見蘇國昌急於撇清關係,笑說:「哎,別問我,我已經好久不做組頭了!」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