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日 內外合和
◆ 5‧28《農五月‧初五》
【靜思小語】內合心,外和氣,彼此互愛,才能協力付出。
包粽,串連愛心
早會時,螢幕播放各地慈濟人近日包粽畫面。大林慈院許多醫師第一次包粽,對於餡料多寡拿捏不準,包起粽子奇形怪狀。上人笑言:「醫師們拿手術刀十分熟練,包粽子卻是外行;由此可見天下沒有萬能的人,人人各有其專精,脫離專業則『無法度』。」
今年有台灣、泰國、加拿大、美國、大陸、馬來西亞等地的慈濟人包素粽義賣,上人欣言,人人齊心協力包粽、串粽,也將愛心一一串連。
「一顆粽子,包含萬眾的愛心。慈濟人串連起人人心中的愛,為苦難人付出,讓『愛』傳香久遠。」上人感恩全球慈濟志工,匯合分分愛心成就一切善事。
農曆五月是「仲夏」之月,氣候炎熱、蚊蚋滋生,心氣在此節氣易於浮躁。《禮記月令‧仲夏》即言:「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君子齋戒,處必掩身,毋躁。止聲色,毋或進。薄滋味,毋致和。節嗜欲,定心氣,百官靜事毋刑,以定晏陰之所成。」表示此月宜齋戒、節欲,定心勿躁進。
上人開示,五月時值炎夏,高溫溼熱,毒蟲孳生,容易傳染疾疫,所以古人稱五月是「毒月」,習於端午節在門前掛艾草、以硫磺水洗浴。「如今以科學、醫學角度來看,這是為了驅蟲;此節氣須注意飲食、環境衛生,做好自我保健。」
花蓮慈院懿德媽媽們別出心裁,製作茶樹精油瓶包進香包,送給醫護人員,感恩他們堅守崗位、守護生命。上人讚許志工用巧思結合年節習俗,取精油香包驅除病疫之意義,祝福大家平安健康,物雖輕,情意重。
志工,志願入髓
與林俊龍執行長、花蓮慈院王志鴻副院長等醫療志業主管談話,上人說,醫療技術與儀器設備無法永遠領先,而慈濟醫院的特色——人文,一定要是典範。
「文化是地方性、時代性的潮流。人文乃回歸『人之初、性本善』,人人本有的善念。慈濟醫院不追隨潮流,講究人文,要的是用真誠愛心付出的醫師。」上人表示,人文不是用口說的,是真正投入並且培養人品。
慈濟醫院是十方愛心匯聚所成,人人對醫院存在一分很深的情感,不只出資護持,更投入志工行列奉獻力量。「不同於一時熱心、義務工作性質,志工是一分『入髓』的心願,是從生命的基因發露出來。志工這分盡形壽付出的精神,就是慈院與眾不同的最大特色。」
上人期勉大家了解慈濟精神理念及師父創辦醫院的苦心,用心教導後輩,如照顧稻作般,使之能自行灌漿抽穗。「若沒有把愛傳下去,等於只育苗插秧,未照顧到結穗飽滿。」上人強調唯有志工精神傳承下去,醫院才能永續。
醫院是修行道場,上人勉眾以「四念處」觀想思惟。「『觀身不淨』,大家在醫院服務,得見種種病苦、人身不淨;還要『觀受是苦』,在醫院裏,每一位病人的感受皆是苦;另則『觀心無常』,常有病患因菸酒惡習而得病,受病苦折磨時發願戒菸酒、節制口欲,但痊癒後又故態復萌,皆因無法控制自己的心念。也能『觀法無我』,觀一切法皆依因緣而生,無須執著。」
午後與志業體主管談話,上人表示慈濟是「為佛教、為眾生」,人人必須「內合外和」。
「宗教精神理念在,慈濟人間法之平台才會平穩,否則只是一般慈善機構。利益人群的力量來自於合心——內合心、外和氣,彼此互愛,才能協力。」
上人殷勉眾人法要入心,莫存我執、我見,無法與人合心。「法沒有攝受入心,就是欠缺用功;內心沒有法,無法改變自己,如何以『德』領眾?德者得也,用功則能得法、進而外顯德行;言行一致,才能攝受、降伏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