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日 心靈畫師
◆ 5‧22《農四月‧二十八》
【靜思小語】煩惱叢生,自陷困境;心寬念純,難關易過。
心不難,世間無難
現年五十歲的台中志工張居士,父親長年不負家庭責任,在他高中畢業將入伍那年,還利用母親之名開空頭支票,害母親違反票據法入獄。他擔心母親和妹妹,對父親的仇恨化為怒火,因而逃兵;之後加入黑道,犯罪躲藏近十年,終究逃不過法網,服刑直到三十六歲才出獄,與母親相依為命。
出獄後他求職不順,有段時間只靠母親的老人津貼過活,心情低落、常不發一語,甚至出現輕生念頭。老邁慈母為救愛子,拖著骨刺及退化性關節炎的雙腳,來到台中分會向慈濟求助。
慈濟人了解這個家庭的狀況後,隨即家訪,予以急難補助、協助母子找房子安身,且殷切溫暖地開導、陪伴。
本想將母親「託付」給慈濟人,自己放心「一走了之」的他,三年前受邀到慈濟東大園區參觀志業展,當他看到罹患多發性骨髓瘤的志工葉美鑾,仍把握分秒積極付出,深受震撼,希望自己的人生也能如廢紙,在慈濟回收再利用。於是他跟著母親投入環保,如今母子倆都已受證慈濟委員。
「『心轉,境就轉』。無論遭遇何種逆境,以健康的心態豁達面對,就能開展亮麗人生。」早會時,上人敘述張居士的人生轉折,過去困在身心皆苦的環境中,難以走出;現在雖然家境仍不富有,但心靈安定、富足,尚能付出助人。
上人引述《華嚴經》「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表示,世間一切境界皆自心所造。「心靈健康最重要。若心不滿足,煩惱叢生,將自陷於困境;反之,知足感恩、心寬念純,困難則易過。」
人生快樂與否,端視自我心靈境界。上人進一步說明,即使家庭貧困,然心靈健康而富足,也能清清淨淨、平平淡淡地安度每一天。「心不難,世間即無難事;轉個心念『向善走』,日日皆平安。」
立大志,樹立典範
花蓮慈中、慈小創校九年來,樹立人文校風,除了知識傳承,亦教導孩子生活規矩與禮儀。上人於教育志業董事會中表示,慈濟開闢了從幼教至大學的教育田地,但願粒粒種子萌芽、逐漸長成大樹,再開花結果,產生無量美善種子,傳承好的基因。
「孩子成績高低、得獎與否在其次,生活規矩、心靈品格的培育,才是教育的重點。」上人期待慈濟學校培育出的每個孩子,皆能「入於法」,將人文落實在生活中。「人文是人品典範、文史流芳;能將人文落實在生活中,才是真正的人品典範。」
孩子是未來的希望,上人勉教育工作者要立大志,安定年輕人飛揚的心,引導落實正向;在全球樹立人文教育典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