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日 傳正法,行正道
◆ 5‧21《農四月‧二十七》
【靜思小語】常存善念,提升心靈免疫力,防止惡念入侵。
說善行善,轉正法輪
馬來西亞慈青五月十七日起至六月二十七日,巡迴北馬、南馬演出九場「人有二十難」音樂手語劇。他們連月來深入經文義理,融入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以年輕人角度編寫劇本;向觀眾傳達:人生雖有各種困難,若心中有法,依法對治就不難;只要有決心、毅力,就能做救苦救難的菩薩。
這是慈青第一次從台下到台上、幕後台前一手包辦;自編、自導、自排練,連總務行政工作也承擔起來;早會時,上人讚歎他們堪為全球慈青典範。
「馬來西亞慈青有純真、刻苦耐勞的特質,有志一同,共同的理念就是『善』——行於善、說於善;道心堅固、是非分明,且能潔身自愛、互勉精進。」
現在社會不少年輕人心不定,如風吹沙塵般飛揚起伏。上人指出:「飛揚的心若偏向惡,就如沙塵暴,會擾亂社會、危害人群。欲使之安定,唯有轉正法輪,激發其心向善、利益群生。」
佛陀入滅後,佛法能流傳兩千五百多年至今,上人表示靠的是「傳承」。「傳承要及時,法輪才能常轉。馬來西亞慈青透過音樂手語劇演繹經典,引導年輕人篤定方向、行正道,就是轉正法輪。」
茫茫人海,許多人的心揚塵灰濛。能行正軌、轉正法輪者有多少?上人期勉慈濟人抱持「來不及」的心,承擔起傳播正法之責,積極揚善,引導人心戒慎虔誠、常存善念。
衛生署昨日公布台灣已有一例境外移入新型流感確診病例,上人請大家戒慎但莫恐懼。「在生活上,要提升自我衛生管理;於心靈,也要預防惡念入心——常存善念,就可以提升心靈免疫力。」
溫柔力量,熱情恆持
現今傳播科技發達,全球任何地方出現疾病,皆能迅速掌握相關資訊;也因為交通便利,一日可行千里,疾病亦無國界。醫療志業董事會中,上人談及新型流感疫情,嘆科技發達既是現代之幸,亦為不幸。
二十多年前慈濟醫療志業開展之初,單純為了救人,只求有好的醫療團隊照顧病人;而今更須兼顧臨床、教育與研究。有感於爬坡登高步步難,上人感恩慈濟人以無私大愛長年護持、志工以真誠投入,醫護同仁以佛心、菩薩心付出。
「硬體建設雖辛苦,有專長、用愛心去搶救生命的軟體更重要。」上人說,醫護人員須二十四小時輪班,亦無週休或年節放假,實較其他行業來得辛苦;站在疾病第一線,更要面對種種挑戰,若非發心篤志為醫師、護理,實難以為繼。
護理人員不足,是台灣及許多醫療先進國家共同面臨的問題。要如何留住護理人才?上人認為:「有『情』才能留人。故要打造一股讓大家在緊張中,保持一分熱情的溫柔力量;這分溫馨就是慈濟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