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日 攜手愛之路
◆ 5‧8~9《農四月‧十四至十五》
【靜思小語】寸寸無私愛,步步覺有情,長情大愛鋪平人間路。
長情大愛,守護生命
四年前的今天,是慈濟志業史上重要的一天——台北慈濟醫院啟用。早會時,上人談及工程期間一幕記憶猶新的畫面——
一對夫妻前來台北慈院工地見上人,拿著八百萬元支票表示要捐助建院。陪同的委員介紹,夫妻倆帶著孩子租屋住在閣樓,這筆錢原本存作購屋之用。
看到這對年輕夫妻穿著樸素,身旁跟著兩個幼小孩子,上人不捨,請他們將支票收回。兩人卻說,用這筆錢買房子僅是一家四口居住,若投入建院,將來能救助無數病苦;他們還年輕,還有機會賺錢買房子,但是捐助建院僅此機會,必須把握。
「我聽了十分感動,那張支票拿在手中,很有分量。在場許多人也紅了眼眶……」上人表示,台北慈濟醫院是無數小人物辛勞付出所成就;醫院建設完成,他們更投入志工,與全院同仁一齊守護生命、守護愛。
啟業四年以來,上人感恩醫護同仁夜以繼日搶救生命、守護健康。
「一千四百多個日子,日夜付出,令人感動。每一所慈院皆是如此,寸土都充滿無私大愛、每一步都有覺悟的長情。請大家要珍惜!」
有宗無派,行人間路
「『宗』是人生的宗旨,『教』為生活的教育。慈濟有宗無派——宗旨是救世,延伸出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即使信仰不同宗教,同樣能投入慈濟志業利益人群。」
媒體八日大幅報導慈濟宣布「開宗」,上人言,慈濟人並非現在特意宣布立宗,若說正式立宗,應在三年前即已開立宗門。
「一如『淨土宗』專修念佛法門,『禪宗』強調參禪靜坐,『慈濟宗』是身體力行人間佛法,救濟天下苦難。慈濟人依此宗旨投入志業,四十三年如一日,不分國界、宗教、種族,平等救助。」
上人再次強調慈濟有宗旨而無派別,人人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深入人群,力行四大八法,解救人們身心的貧病苦難,就是慈濟宗門的方向。
發揮良能,老而彌堅
與醫界人士談及老人安養問題,上人表示,中年人孝順老年人,是對年輕一輩示範身教;慈濟不蓋養老院,而是在慈濟醫院設立「輕安居」,讓子女在上班前先送需要照顧的父母前來,下班時再接回家享受天倫之樂。
上人認為,老人家若身體健康,可到像是慈濟環保站等志願服務地方幫忙,持續付出良能,同時也是復健;一天在與志工溫馨相處的勞動中度過,充實而有意義。
「照顧老人,要讓他們繼續發揮功能,莫以為老即無用;能從付出中自我肯定,生活亦有目標可依循,自然輕安自在,愈做愈健康!」
無私付出,安邦定國
九日下午,馬英九總統及衛生署長葉金川等政府官員來訪。
馬總統談及,台灣在國際上有正面形象的事務,慈濟占了很大部分,尤其災難救助、醫療服務方面,慈濟做很多,善的效應已慢慢展現;國家對外援助工作尤其在文化、人道領域,有很多可向慈濟學習。
「一如太陽與北風比賽的故事,北風愈強,地面上的人愈是拉緊大衣;然而太陽一露臉,他就把大衣脫下。」馬總統以此為喻表示:「用婉轉的軟實力,效果比強硬的態度還有效。」
上人感恩總統肯定,尤其之前允諾消費券可讓民眾用於看病、繳納註冊費之事,幫助了真正需要的人。
「只要人人能克服欲念,克己、克勤,且努力認真克服困難,台灣的經濟不會持續惡化。反之,欲念無窮,不斷地耗用、消費,再如何活絡的經濟也會如泡沫般,瞬息即滅。」
上人表示,慈濟在海外所做援助,幾乎都由當地慈濟人就地取材承擔,沒有動用到台灣資源;例如二○○二年印尼雅加達水患後,慈濟人以五管齊下方式賑災,徹底幫助紅溪河岸違章建築居民,對當地社會影響甚鉅。
「現在這條河叫作『慈濟紅溪河』。」上人續言,慈濟人的真誠幫助,讓印尼人感恩華人,化解對立、紛爭;社會人心平安,國家自然富足。「我認為安民心是最重要的,印尼慈濟人做到了安邦定國。」
臨行前,馬總統對上人再次感謝:「受益良多,要學習慈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