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滋養競善力
◎撰文‧葉子豪 攝影‧林炎煌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全球化競爭趨勢形成。當台灣的大學生已能透過網路,接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開放式課程時,意味著不同地區的年輕世代,在知識技能方面的差距已相去不遠。傳統課堂教育所提供的知識,已不足以構成決勝的關鍵,新的突破點必須在書本之外找尋。
面對新時代的變局,一個新的人力資源算式已逐漸為世人所接受:
態度attitude
能力capability=(知識knowledge+技能skill)
簡單的公式,突顯了專業知識以外,溝通說服、同理尊重以及協力合作等條件的重要性。如今企業選才,已不只要求專業技能的認證,也注重良好的品格和工作態度,如積極主動、融入團隊、負責任、抗壓性強等「人文」面的軟性實力。
慈濟教育志業體各校以「慈悲喜捨」為共同校訓,以專業與人文並重的教育理念,培育具有「專業知能」,並兼具「人文素養」的專業人才為宗旨,以「品德教育、生活教育、全人教育」為目標;用心為社會培育有品格、有使命的良才。
一九八九年教育志業從慈濟護專起步,五年後慈濟醫學院創校;逐漸發展為技術學院、綜合大學。目前全台有六所慈濟學校——包括花蓮慈濟大學、慈濟技術學院、慈濟中學、慈濟小學,以及台南慈濟中學、慈濟小學;海外則有泰國清邁慈濟學校,以及美、加、澳等國的慈濟人文學校。落實自幼教到研究所的完全教育。
二十年來,接受專業與人文教育,從慈濟技術學院、慈濟大學畢業者已逾萬人,許多校友已是社會中堅。他們以服務為榮,奉獻專業、樂於付出,不僅為自己的職場團隊加分,也為社會人群造福。
高山碧海、心靈故鄉,是慈濟校友們共同的記憶;而那一道人文清流、心靈活水,宛如營養成分中的「微量元素」,將隨著他們的職涯發展源遠流長。
生死教育 獨步全球
今年四月二十二日,美國《華爾街日報》以頭版報導慈濟大學「大體模擬手術」,標題是:「獻給無語良師的詩篇和感恩大體老師的淚水,在台灣帶動了大體捐贈熱潮;醫學生跟家屬密切互動,扭轉一般人對遺體捐贈的看法。」
慈濟大學醫學院學生於三年級上學期修習「人體解剖學」課程;六年級開設「臨床模擬手術教學」,獨步全球採用急凍全人進行臨床手術練習。每一具教學遺體從啟用到完成的人文儀式,充滿感恩與尊重,吸引國際多所醫學院師生觀摩學習。
無語良師「用死教育生」,不只增進醫學技術,更讓醫學生建立尊重生命的態度,將來在行醫路上,成為醫「病」又醫「心」,看「病」亦看「人」的良醫。
服務學習 開啟良能
除了知識技能的傳授,慈濟教育強調從生活中落實「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和品德教育是「做好一個人」的基礎,還要進一步建立「為人群付出」的使命。
有志於服務的學子們,在慈濟志工帶領下,於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社區志工、環保等不同場域中服務,「用生命走入他人生命、愛人愛大地」;累積自我能量的同時,也建立起超凡的生命價值觀。
胸懷世界 國際志工
慈濟志業遍布全球超過四十七個國家地區,志工慈善足跡更踏過六十九個國家。透過綿密的國際網絡,青年學子以全球慈濟志工為後盾,走出校園,進行各項文化交流、志工服務,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國際視野因而拓展。
國際志工服務,讓學子們有機會實踐所學,培養開闊胸懷、學習包容多元文化;在學時是「真善美的大使」,日後也將是社會中堅,在各行各業中發揮良能。
多元文化 開放校園
全球化時代來臨,慈濟教育志業雖身處「後山」花蓮,卻積極面向世界,與國際間多所歷史悠久、首屈一指的學校進行校際交流。
二○○七年起,慈濟大學姊妹校印尼大學及上海交通大學,相繼派醫師或醫學生前來參與「模擬手術教學」,透過「大體老師」學習各項基礎與進階手術;而慈濟技術學院也與美國楊百翰大學交流,除有美籍國際實習生到校擔任英語志工、學習慈濟人文之美,慈濟學子也遠赴美國鹽湖城進行人文交流。
目前慈濟大學與美國柏克萊大學、大陸北京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等三十一所國內外大學院校簽定姊妹校協定;慈濟技術學院則與英國雪菲爾大學、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泰國清邁大學等校結盟。
各國師生共切磋、同精進,除分享慈濟用心經營的自然人文學習環境,慈濟學子們也從中汲取百年名校的教學與研究經驗,為優美的校園環境,注入更多元開放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