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嚴法師靜思語》編輯緣起
◎撰文‧高信疆 相片提供‧花蓮本會
高信疆先生,一九四四年生。
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時報出版公司總編輯、《時報周刊》總編輯、《現代文學》主編、《人間雜誌》總編輯、《中時晚報》社長、香港明報企業集團編務總裁等。在一九七○年代率先將鄉土文學引進報紙副刊、帶動報導文學風潮,為台灣報紙副刊開創出前全新思潮與格局,被譽為「紙上風雲第一人」。
一九八九年二月接觸慈濟,有感於「語言文字世界的匱乏,看到行動的拯救力量」,毅然辭去《中時晚報》社長,義務擔任慈濟文化志業顧問;將證嚴上人開示編輯成《證嚴法師靜思語》發行,並廣邀媒體、藝文界以及學者參訪慈濟,使默默耕耘二十多年的慈濟,廣為知識分子所知。
本文為高信疆先生於一九八九年七月所寫,為同年九月出版的《證嚴法師靜思語》作序。
二十五年前,慈濟功德會成立時,法師是布衣芒鞋、和敬寬柔;三年前慈濟醫院成立時,法師還是布衣芒鞋、和敬寬柔;今年,慈濟護理專校創校開學了,法師依舊是布衣芒鞋、和敬寬柔——法師做了那麼多利濟蒼生的事,開展了那麼多雨露廣布的志業、啟悟了那麼多不同身分、不同個性的人,然而法師從無遲疑、從不懈怠,始終如一、克勤克儉的耕耘在他那「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人間大愛裏。
二十五年過去了,慈濟功德會自當初的三十人匯聚成如今的三十六萬人;自濟貧開始,而一步步擴展到慈善、醫療、教育,文化這四大志業的落實和成長,那是一條怎樣心力瘁勞、血汗交融,而又堅毅弘忍的路啊!
可是法師無怨無畏,坦然怡然的伴攜著隨行的弟子們、會員們、委員們,眾心一志的走了過來。
●
曾經,法師在和委員們的談話中說過——
「開始的時候,我們像是一頭犢牛,拉著一把車在草原上行進;今天,雖然有些收成,但卻是包袱滿載的爬在坡上,而且這隻牛也有了年歲。我們絕不能讓自己停一下、喘口氣,因為還在爬坡,一停就後退下來了……我們一定要持志不懈、日益精進,一口氣走到峰頂。」
就是這樣的一種心力和腳力、一分願力和慧力,懇摯信實的鼓舞著眾生、教育著眾生,播種在法師殷殷期勉的「福田」上——
慈悲喜捨,勤植萬蕊心蓮;
與樂拔苦,同造愛的社會。
多少年來,法師慈心柔語、悲智雙運的引領慈濟功德會的朋友,走過風、走過雨,走過烈日炎炎的旱地,濟世救貧、撫病助人。常常,在心志脆弱的時候,法師給予慈濟人堅定的力量;在徬徨摸索的時候,法師指點了慈濟人的方向;在阡陌縱橫的人世交錯裏,法師的聲音梳理著人們紊亂的思緒;在複雜詭譎的感情糾葛中,法師的容色平和了人們胸懷的波瀾——法師親切智慧的語言、溫潤關愛的態度、慧心澄澈的行誼,清晰沈穩的紮實了愈來愈多的慈濟會員們處事為人的規範。
當然,古往今來,多少聖哲賢人,都曾為我們立下典範,留下教言。可是,現實人生裏,曲折變易,有些話、有些事,年代久遠了、地理區隔了、焦距模糊了,或者太深、或者太專,對生活的大眾,往往難以企及甚至緩不濟急;更何況,許多人在邁入社會以後,接受教言的機會相形的減少了。因此,在一般情形下,人們面對實際的生活時,總會有些困擾,難以解決;總有些事理無法圓融的境遇;有些時候,往往日常最細微的小節,也會把人們絆倒。
然而法師卻平易近人的在慈濟人最需要的時候,給予了各人深切的指引。他那自然而然的隨機開悟、因緣善導,既真實又親和、既深邃又淺白;尤其是他那身教言教的道德典範、躬親實踐,特別生動有力的匡正了、滋養了,並且提升了慈濟人。
法師向來少做驚人語,但卻經常是一言點醒夢中人;法師的話,不用深典、不重華詞,卻每每從小地方發真智見、在問答中抒大啟示。法師不曾疾言厲色過,可是溫溫婉婉間自有天地的橫闊與莊嚴。法師平日教誨弟子或會員時,常以出世之心,談入世之事,語誠而敬、素樸明瑩,隨意俯拾都是良言嘉語,都是人間慈愛、人性善美的信念與德行。
法師的言語,又大多是從現實人生裏出發、從個人實踐中體悟,自每人每天的生活中契入的,是活生生的說法,不知曾救了多少人、多少家庭;也實質幫助了許多人開創事業、調理人情,在立身行事中不僅知所進退、歡喜平安,也能助人為樂,和睦向上。
●
因此,慈濟功德會的委員,在滿懷感激中,也希望把法師平日向弟子、會員或社會人士開示的話,輯錄下來,讓更多有心朋友,能夠親近它、掌握它;無論做人、做事、勵志、修身,或濟貧教富、或淑世助人,皆可隨機翻閱、隨緣索引;因時因地、因人因事而能有所吸引與發揮——信疆忝為慈濟義工,受托編錄,雖力有未逮,卻義不容辭。乃與元馨攜手同工,在何國慶、洪素貞諸慈濟友人的傾力協助下,自法師的問答開示、學佛專論中,自慈濟的書冊報導、隨師記行間,採擷吉光片羽,以類相從,彙錄成冊。
至於輯錄的原則,則以人世的經緯萬端作對象、人性的來去自如當目標,以德行的修養提升、善美的浸潤持一為主軸。
期待它的印行,不僅可作為慈濟人的覺行指南,也可提供有緣的社會朋友,一部摯切可行的生活辭典。深盼能讓更多的人分享法師的智慧、慈悲和容忍;也分享那成就了無數慈濟志業的巨大力量。
但願人人都能行走在這一條救心、救身、救世的道路上,併肩學習、奮力實踐。如果,能因此而為我們時代添福祉、為我們的先人增榮光、為我們的後代留榜樣,那就更是慈濟人衷心莫大的祝願和感激了。
幕後推手——何國慶
◎撰文‧陳怡伶 攝影‧陳李少民
二十年前,與王端正、高信彊兩位媒體前輩討論《靜思語》對外發行方案,何國慶認為這本書應該可以賣五十萬到一百萬本。「他們兩個同時哈哈大笑說:『何師兄,這是不可能的,兩萬本就是暢銷書了!』」如今,這個「不可能」已經徹底實現了。
《證嚴法師靜思語》以十一種語言版本發行全球,影響人心深遠,回顧二十年前出版緣起,幕後推手何國慶表示,當年他到精舍,看見書架有許多慈濟結緣書籍,內容多為上人開示文稿直接謄錄,相當厚重。
喜愛閱讀的他深覺,上人的話語很有智慧,但是厚厚的一本,又是結緣性質,有興趣閱讀的人少。他認為,如果能將上人法語精要整理,字字珠璣,對外出版一定能禁得起市場考驗,同時把慈濟向外推廣。
一九八九年慈濟護專創校開學前,何國慶身為開校典禮召集人,決定出版一本書和與會大眾結緣。他找來文化界好友高信疆先生協助,為了讓高先生更認識慈濟,邀請他參加慈濟榮譽董事聯誼會。
沒有宗教信仰的高信疆,在那場聯誼會中深受感動,隔天便隨何國慶會見上人。那次見面,高信疆深受上人的智慧感動,決定幫忙編輯出書。
為了充實資料,何國慶邀請楊亮達等台北十九個慈濟委員組組長召開多次會議,分享上人說過最令他們受用的話;之後又請每位委員組提供五句上人的話。
洪素貞(靜原)受高信疆邀請,協助編輯;她多方收集,將上人開示精要整理成一千多則。何國慶回憶,他親見高信疆將那些資料剪成條狀,花三天時間蹲在地上一一分類整理;那分認真負責的文人態度,令人印象深刻,也讓他見證到一個好的編輯多麼不容易。
文稿完成,何國慶與高信疆討論出以《靜思語》作為書名;並邀請李男先生美編,奚淞先生等提供畫作設計封面。從會見上人到出書,共歷經十一個月。
《證嚴法師靜思語》出版後,第一次發行兩萬本,在慈濟護專開學典禮跟大家結緣;由於深受好評,又印了兩萬本。之後交由九歌出版社發行,正式實踐了何國慶當初對自己許下的願力。
最佳的國際外交禮物
《靜思語》:「不要小看自己,人有無限的可能。」何國慶表示,每個人都可以有「志」,並且發「願」去完成它,這就是他發願推廣《靜思語》的源頭活水。
他談起親身經驗,說明《靜思語》的影響力。
有一次他和朋友討論生意,彼此意見不和,聲音愈來愈大。這時電話鈴響,他轉身接電話,二十分鐘回座後,發現朋友的態度大為轉變。原來,朋友翻閱桌上的《靜思語》,看到「理直氣要和,得理要饒人」,態度立刻轉為「和」。何國慶也因此降低聲調,彼此快速且順利的定案。
身為慈濟加拿大分會執行長,何國慶長年在海外推動慈濟志業,《靜思語》就是他最佳的國際外交禮物。
何國慶分享,溫哥華市市長蘇利文因滑雪受傷半身不遂,平日以輪椅代步,在一次活動中,何國慶以同理心思維,鼓勵他不要「比較」,因為愛比較的人,眼睛時常往上看,脖子容易痠,人就不舒服,應該要學習佛菩薩慈眼視眾生。
何國慶送他一句《靜思語》:「前腳走,後腳放」。聽了解釋,蘇利文市長說:
「Gary,you change my life!(你的話改變我的一生)」 之後再次相遇,市長告訴何國慶,他永遠記得這句話,並將會當成人生的座右銘。
應時、應世、應心
◎撰文‧洪素貞 相片提供‧花蓮本會
《靜思語》那蓄潛的能量,如水瀉平地,
有一種新興的空氣在傳播,
是一種生命的皈依與人文的啟發,
一切動力,來自那股不曾退轉、彌天誚a的願力。
一九八九年四月九日,由高信疆先生安排、何國慶師兄陪同,我與兩位報社同仁一起去花蓮採訪證嚴法師。
還記得那天清晨不到六點,總編輯打電話叫我起床,趕北迴線第一班火車。雖然有些不情願早起,但沿途風景與陽光,很快便轉化了心情。摸著身上帶的錄音機、相機,心裏有些忐忑,除了「證嚴法師」四字,還有要在「東部蓋醫院」的訊息外,我們查不到任何有關慈濟或可佐談的資料,這對人物專訪而言,是很冒險且棘手的。
十點多到花蓮,空氣很新鮮,先看了僅蓋好一棟五層樓的醫院,然後去看正在興建的慈濟護專,兩旁盡是稻田與牛兒,一派悠閒自在的生活。
踩在護專的建築鷹架上,心底有種莫名的感動,真的是「無情荒地有情天 一片孤城萬仞山」啊!爬到頂樓遠眺太平洋,背倚壯闊的中央山脈,在無雲的藍天襯托下,陽光亮麗和煦的灑落。在山、海、天空的見證下,默默承諾:只要慈濟需要,我一定盡力協助。
十一點多進精舍,終於見到證嚴上人,孱弱的身軀有著動人的堅毅力量,說話的神情無比寬容,無限柔和,從頭到尾沒聽到上人說一個「難」字,好像做就對了、往前走就是了。那種彌天蓋地的信力、願力,所形塑的張力,是扎在大地裏的老根,堅定無退地看透人世滄桑。
寶貴一課,喚醒千年靈識
分明了悟,唯有慈悲才有希望;清楚知道,經典中的道與理都是用來行的。這對學中文的我來說有很大的震撼,原來淑世不再只是論文裏的議題,「修己安人」也不再是孔夫子的高論。上人給我上了非常寶貴的一課,喚醒千年沈睡的靈識;是冰在溶解、是花在綻放,一定有什麼與我「相遇」了。
下午臨告別前,上人陪我們走到精舍大殿,在揮手道別的剎那間,上人看著我:「洪小姐,歡迎以後常回來啊!」我愣了一下,真心回應:「會的,只要有機會,我一定會再來。」
回台北認真仔細思維,該如何下筆、作多大的版面,才能彰顯上人與慈濟的不平凡,才能與心中的震盪呼應。七十八年四月十九、二十日,《中央日報》刊出「萬頃福田萬人耕——證嚴法師的慈濟世界」報導。
報導刊出後,上人給我回信,信件本身讓我有更深的震撼——一是上人對年輕人的愛與關懷,還有那字跡是如此娟秀遒勁,字字句句都是呼喚。我在心裏深深告訴自己,只要有機會,我一定來為慈濟做事。
四月底離開報社,尚未作好心理準備,五月四日高信疆先生來電:「洪小姐,要不要一起來慈濟做點事?」
從沒想過要拒絕,雖不清楚要做什麼、能做什麼,但五月八日仍帶著惶恐的心,踏入吉林路的慈濟台北分會。
高先生告訴我,想作一本上人的語錄。八○年代末期的台灣,六合彩、大家樂風靡,股市、房市狂飆,社會風氣奢靡動盪,人們在混亂中找不到支持的信念和力量。上人法語讓高先生感受到,這就是應時、應世、應心所需要的。
我提議是否可以仿《論語》形式,以弟子所記及孔子與弟子問答的精闢見解為範本。高先生很贊同,囑我開始搜集相關史料。
當時慈濟出版品不多,更多資料是從委員口中訪談而來。仍覺資料不足,七月八日我再度回到精舍,跟上人報告編輯進度,以及所需要的協助。
在精舍,我挖到了更大的寶藏——包括《地藏經》、《三十七助道品》、《人有二十難》、《淨因三要》等許許多多未出版的上人手稿、講經紀錄,以及隨師弟子們所記的日誌。為了整理這些資料,我在精舍住了七天。
編輯過程中,每一句靜思語深印腦海,日後每遇境界,常常自然浮現,或是鼓勵自己前進、或是警惕自己保持正念;我這才發現,原來文字可以如此入心!
九月十七日護專開學日,《靜思語》如期送到了每位來賓的手中;之後交由九歌出版社發行。那年歲末祝福,是我第一次拿到上人的福慧紅包。我記得上人說:「我終於用自己賺的錢發紅包了,這是《靜思語》的版稅,也是我的智慧財產權。」
一種啟發,一種價值,一種信念
隨著廣泛的閱讀,《靜思語》那蓄潛的能量,如水瀉平地,春雷驚蟄,膚慰了許多人心、開啟了許多善念。有一種新興的空氣正在傳播,是一種生命的皈依與人文的啟發;宗教不再是遙遠的信念,人間菩薩的價值被建立了、佛法生活化的信念被實踐了。
《靜思語》成為一種生活態度、一種思想價值,在傳統價值崩落的社會,安頓人心;重建社會的人文品格與倫理關係;更創新語言表述的價值,使「言為心聲,行為言表」;且開發社會資源、形塑社會概念、承擔社會責任。
二十年來社會環境變遷,全球關聯緊密,大三災、小三災不斷,誰都無法置身事外,慈濟人成了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現;而上人的靜思法語也如雨露陽光,普潤苦難蒼生與大地。
七千多個日子,彷彿一眨眼就過了,「慈悲喜捨」從信念到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上人多少的艱辛、多少的堅忍,無法以言語論述、以文字道詳。
謹以:「芒鞋一雙,跡履塵寰,踏遍四野八荒;悲心一片,播種成林,蔭庇五洲十方。」向《靜思語》致敬。
堅持出版好書
◎撰文、攝影‧林如萍
高信疆先生建議,
好書應該出版,讓大眾可以購閱
上人接受了,九歌出版社因此與慈濟結緣,
發行《靜思語》第一輯,把好書推廣出去。
成立於一九七八年的九歌出版社,坐落於台北市八德路三段靜巷之中;堅持文學路線,陪伴讀者走過文學與非文學的年代,堅定「只要好書,就會出版」的立場。
八十二歲高齡的資深出版家蔡文甫,娓娓道出當年出版《靜思語》的因緣。
在一次出版界好友餐會結束後,當時《中時晚報》社長、資深文化報人高信疆拿著《靜思語》問他:「有沒有興趣出版?」因為欣賞高信疆先生的才華,蔡文甫二話不說同意。
以往佛教善書因為免費贈閱,往往不受人們重視;但高信疆告訴蔡文甫:「這本書應該給一般人看,不只是慈濟的會員看。」
蔡文甫回憶,因為有高信疆向上人建議,好書應該出版,讓大眾可以購閱;上人接受了,九歌也因高信疆的善意,與慈濟結緣,發行《靜思語》第一輯。
「聽似簡單,但是中間的出版過程卻很複雜。」據說當時有很多出版社爭取,其中有些出版人跟高信疆熟識,但是高信疆反問這些朋友:「你們出版對社會有負面影響的刊物,同時也要出版《靜思語》嗎?」
為了商談出版細節,蔡先生有機會與上人一起用午齋。用餐當中,蔡文甫細膩的發現,上人用完餐後把開水盛在碗裏,盪過後再喝下去。他深深覺得上人非常注意細節與身教。
餐後在一個小會議室與王端正先生等慈濟人討論出版細節,討論到一半上人來了,上人非常客氣,全部接受九歌的提案。從這些小事中,蔡文甫感受到上人對人的善意。
「當時根本沒有想到這本書會大賣,只是想著慈濟有數以萬計的會員,組織蠻龐大的,就這樣單純而已。」蔡文甫回憶,「想不到出版一週,兩萬本就賣完再刷了。」
對於這樣出乎意料的發行量,蔡文甫說:「這整本書都是上人的智慧語,包括處人的智慧、處事的智慧。上人言語簡單,一講就通了,可以讓人警惕,引導人往正念走。」
蔡文甫記得第一次將《靜思語》版稅呈給上人時,上人將它用作新年給會員與弟子的福慧紅包。「上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修行人情懷與意志,讓人欽佩,每個心念都充滿慈悲與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