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42期
2012-0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慈善臺灣‧花蓮
  特別報導‧菲律賓
  天涯共此情‧朝鮮
  天涯共此情‧大陸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一年十二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42期
  秀林鄉佳民村‧老屋新氣象——民生大事有尊嚴

▪ 撰文‧黃秀花  攝影‧顏霖沼


老屋苦無浴廁,民生大事教人窘迫;
或者空有浴廁,卻沒有化糞池,
污水排入水溝,污染飲用水。
慈濟關懷原鄉環境衛生及居家安全改善方案,
紓解部落長年難題,也體貼長者需求,
還附贈無障礙空間、穩固隔間、補強廚房……
讓日常生活好尊嚴!


〔圖說〕慈濟為八十二歲的高阿嬤修繕浴室,加裝扶手、止滑的仿木紋PVC隔柵地板,讓阿嬤沐浴如廁都安全。

「以前上廁所,都要找隱密的地方;下雨天還得撐傘呢!」「我都是趁著黑夜,拿個桶子到庭院洗澡;天冷了,就燒點熱水,躲進廚房洗。」……

洗澡、如廁,再平常不過的事,卻深深困擾著一群後山村民。

「秀林鄉佳民村距離靜思精舍僅兩、三百公尺,可說是我們的芳鄰,對村民的困難,更不能坐視。」慈濟慈善志業發展處主任呂芳川表示,特別是上了年紀的長者,若衛浴設備不好,意外跌倒,容易產生多重疾病,導致健康狀況迅速惡化,對個人和家庭造成沈重負擔。

慈濟長期思考如何提供村落適切幫助,此次透過衛浴和化糞池的施作,找到付出的契機。

佳民村三百多戶住民,以太魯閣族占多數,阿美族和漢人為少數。村落前眺廣闊太平洋、後有雄偉中央山脈,環境清幽,宛如世外桃源,因而培養出人們直率、豪邁、樂觀的性格。

不過,也因地處偏僻,謀生不易,居民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多從事勞動工作,如務農種山蘇、受雇捕魚,再不就是四處打零工;微薄的收入要維持日常開銷已勉強,遑論修繕住屋。貧、病又弱勢,成了這個原住民社區常年的面貌。

而當整個修繕工程完成後,余家頓時換了一番新風貌。為了愛惜新建物,長女還規定家人進入廚房,一定要脫鞋;剛辭去臺北工作、準備回來繼續升學的兒子也說:「太驚喜了,我沒想到浴室會變得這麼漂亮;熱水器一開,就有暖呼呼的熱水,這個冬天終於不用燒水洗澡了!」

二○○九年,單親媽媽呂女士正為三個女兒的學費擔憂時,慈濟適時提供新芽獎助學金;如今,長女大專畢業、順利謀職,生活逐日改善;但住在隔壁的二哥呂先生,卻因離婚而喪志。

幸好,在當地開民宿和餐廳的施明清鄰長熱心提供工作機會;慈濟志工佘豐杪也常帶他去做環保,勸導他戒酒,幫助他逐漸揮別傷痛,積極面對人生。

「慈濟不僅幫了我,還救了我哥哥。」呂女士說,在經濟最緊迫時,慈濟拉她一把,先給予生活補助金,之後又修繕衛浴;如今也幫她二哥蓋了新的浴室,不論管線配置、污水排放、行走動線等,都規畫得很完善,令人感動。

「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面對住戶的肯定,慈濟營建處人員不居功,組長胡勝勇說,要完成一件工程,本來就需靠眾人一起努力。「若無慈發處的穿針引線、村鄰長的奔波協調,以及訪視志工們的關心陪伴,此事是不可能圓滿的。」

◕環境衛生影響心理

慈濟基金會營建處承辦這次的修繕任務,胡勝勇、吳學宜和詹永勝組成小組,從場勘、發包、施工到驗收,每一階段都可看見他們認真負責的身影。

要原地修繕或另處施作,需經縝密評估;化糞池的埋設,必須跟住戶溝通,萬一管路埋設途經隔鄰,還得勞動村鄰長出面說情;當施作方向定下,立即繪製工程圖,標明每處施工細節,然後再跟合作的泥作、水電工、鐵工等廠商研擬;工程期間,不停穿梭各工地巡視,以確保施工品質……要做的事,真是太多了。

〔圖說〕另一戶的衛浴原本破舊不堪,重建後,八歲的小弟弟樂於刷牙,衛生習慣也更好了。

「營建處很用心,還考慮到採光、通風、動線等問題,就像在蓋自己家一樣仔細。不但主軸工程顧得好,連周邊延伸處,只要看得見的如門窗毀損或屋頂破洞,也會一併處理。」長達七個多月的合作經驗,魏淑貞深深讚歎三位合作夥伴。

「花蓮是我土生土長的地方,能為佳民村鄉親出點力,我感到很榮幸。」負責統籌這次工程的胡勝勇說,他在花蓮長大,卻不曾到過佳民村;幾年前,因孩子就讀慈濟小學,有機緣與佳民國小進行球賽交流,他才第一次踏入;此番透過衛浴施作,真正深入了解此地的風土民情。「最高興的莫過於看到居民們因為衛浴設施改善,心情和精神面都提升了,也開始會動手整理家園。」

「環境絕對會影響人的心理。」營建處人員吳學宜也說,當硬體條件變好,人們也會變得積極、注重個人健康,他很希望這股熱度能維持下去,慢慢影響整個社區,達成清淨家園的目標。

走訪佳民村的游家時,就看見這樣的效應。男主人游先生十六年前中風,後來慢慢復健到能用右手吃飯,但還是得坐輪椅;兒子精神障礙,唯一能依靠的是已出嫁的女兒。

為了照顧父親和哥哥,游小姐很早就與先生搬回娘家住。丈夫是鐵工,她則為全職家庭主婦,照料父兄和兩個小女兒。生活備嘗辛苦,但她無怨付出,慈濟人幾次前去探訪,游小姐總是笑臉迎人。

「你們蓋的衛浴,真是太好用了!」她當場示範,循著無障礙坡道推動輪椅前進,很省力。滿臉笑容的父親還頻頻揮手致意,以往每次如廁都必須女兒抱,現在他能一路暢通進入浴室,還有扶手支撐,可自行慢慢移坐到馬桶,有尊嚴多了。

游小姐把環境整理得很乾淨,兩位幼兒也不再因如廁不便,隨意在水溝小便。她靦腆透露,家人利用慈濟蓋衛浴剩下的砂石、水泥、磚頭等,建了一個大灶,用來煮食和燒開水。慈濟人很肯定她充分再利用資源:「你們用灶來煮東西,減少瓦斯的耗用,多省一些錢,很好啊!」

吃喝拉撒,是基本民生問題。佳民村村長林智勇有感而言:「慈濟幫忙蓋衛浴,對村民們是一大福音。特別是針對沒有化糞池的家庭,以及老人家或行動不便者所設置的安全防護措施,都獲得很高的評價。」

村民看到住了大半輩子的家變得明亮、乾淨又安全,整個村里環境衛生也獲得改善,心情都大為舒爽。對於參與此次方案的慈濟人而言,幾個月下來不斷的場勘、討論、施作至驗收,都是為了讓鄉親能有個更舒適、安全的環境;他們更安慰於受助者從消極遲疑,轉為樂觀積極。

未來,慈濟將繼續投注心力關心照顧佳民村民,包括宣導戒菸、戒酒及防治三高等健康觀念。另元月八日起也結合社區居民力量,一起動手粉刷門牆,廣植綠樹、美化環境。

且拭目以待,不久的將來,可以看到佳民村更為美麗的風采!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