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42期
2012-0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慈善臺灣‧花蓮
  特別報導‧菲律賓
  天涯共此情‧朝鮮
  天涯共此情‧大陸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一年十二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42期
  二十八至三十日 協力方能任重

 


◆12‧28~30《農十二月‧初四至初六》

〔靜思小語〕
一個人、一雙手,做不了多少事;人人伸出手,同方向、力相合,承擔天下事。


◕菩薩道侶,感恩同行

在桃園靜思堂與幾位志工談話,上人提及全球委員、慈誠已有六萬多人,關懷、帶動的幹部要愈多,才能不斷接引人間菩薩,讓淨化人心更有力量,社會更加祥和平安。

「『為佛教,為眾生』是師父的心願,感恩大家共同一心,以『佛心師志』付出;也請大家謹記,修學佛法重在『力行』。」

上人指出,佛陀在世八十年,與常人一樣歷經生、老、病、死,以其生命歷程教育眾生。「莫將佛陀『神化』。信佛是要信仰佛陀的智慧、吸收佛陀所說的道理,依教奉行。心中有法,自然行中就有法。」

現代人多數生活無虞,煩惱卻很多;佛陀不捨眾生無明,不斷來回人間,教眾洗滌無明煩惱的方法。上人表示:「師父每天晨語時間的開示,也是希望大家日日讓法水入心,不斷清除無明、煩惱垢,進而改除習氣;如此自然能圓融處事、與人相處融洽,就不會滿心煩惱。」

上人指出,在菩薩道上共同幫助苦難人的人,就是「菩薩道侶」,要彼此感恩——感恩有人來作伴,結合力量,幫助自己達成救度眾生的發心立願。

「只憑一個人、一雙手,做不了多少事,也難以承負大重量;有許多同伴伸手支持,就能做好每一件事、扶助更多人。所以法親之間,要相互感恩,還要彼此尊重、互愛,如此團體就會很和氣。合和互協,不是『為了師父』,而是為了成就自己道業。看到弟子如此,師父也會很安心。」

上人殷囑慈濟人學習菩薩開闊、單純的心胸,與人多結好緣,回歸清淨無染、沒有煩惱的佛性。

◕傳承大愛,任重道遠

與即將前往廣東、河北進行冬令發放暨歲末祝福的團員們座談,上人開示:「隨著大環境的經濟提升,物價上揚,貧困者生活會更加艱難。此時當地寒凍,寒在他們的身、凍在我們的心,要抱著『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心,為苦難人付出;也要引導人心、啟發智慧,播撒愛的種子。」

上人教導,用悲心對苦難人,同時要用慈心帶動當地志工、用智慧讓當地領導了解,慈濟人「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以無私大愛付出的真誠。

慈濟人發心立願付出,但在團隊裏,彼此能否合和互協?是上人最重視的。上人強調:「慈濟團體最重要的是協力——人人的力量要同一方向,結合起來。大家合心協力對外付出,彼此間也要互愛、關懷,相互扶持行菩薩道,如此才能樹立典範、帶動他人。」

上人囑眾把握機會傳承慈濟法髓,讓人間有更多菩薩、社會更平安祥和。「大家任重道遠——責任很重,路很長遠;走在前方的人要步步踏實,用愛鋪路走過來。」

◕慈濟世界,少不了你

桃園、新竹地區四合一幹部二十九日齊集桃園靜思堂,分享社區組隊活動、法親關懷;無論是資深、高齡慈濟人上臺表演「感謝天感謝地」手語歌曲,或是新任幹部的自我期許,皆展現對志業的「承擔與使命」。

上人欣言,桃竹區「人間菩薩招生」有進步,組隊不斷擴編,期許人人都勇於承擔。「幹部不要有『數饅頭』等著卸任的心態,志為菩薩,就沒有任期,要生生世世持續精進。」

《賢愚經》中記載,佛陀過去生曾在地獄中,不忍受罪者拖鐵車至筋疲力盡、在獄卒鞭打催逼下痛苦拉車,自願代其受刑。上人說,佛菩薩慈悲無量,以「大願力」投生惡道,曾為象王、鹿王、蜂王等等。「無論是以何等身形、身分示現,都為救度眾生;不只度化畜生道眾生,同時感化人類。」

慈濟人志為「人間菩薩」,上人教眾要「覺有情」——以清淨心聞法覺悟,並且廣結善緣,不起分別心。「不要分別與誰比較投緣,所以一定要與特定的人一起做事;應該轉化心念,認為人人都與我有緣,如此才能在社區中普遍接引鄰里,共同投入濟貧救苦行列。」

上人以「為天下人擔米籮」勉眾共同承擔天下事,不只守護臺灣,還要愛灑國際,「所以慈濟少不了你、也少不了我。」

今年一月在板橋靜思堂歲末祝福時,上人走樓梯時步伐難以平穩,深感身體狀況一年不如一年,「來不及」的感受更強烈。「近年來的歲末祝福,每次站在臺上,看到慈濟隊伍如此整齊、弟子們這麼精進,不禁會想——我還能在這裏站幾年?我還能在這裏親自授證幾次?還能看著隊伍浩蕩長的景象多久呢?」

世界人口已超過七十億,地球資源有限,人類欲望無窮,暴動、戰爭等人禍一觸即發;上人期勉慈濟人行菩薩道不退轉,精進救心救世。

◕慈悲喜捨,貼近佛心

桃園慈濟人在典禮中演繹「至誠發願」片段,音樂才播出第一句歌詞就中斷,臺上仍持續大聲唱誦、動作一致;演繹「懺悔業障——一一懺悔」沒多久,音樂又出狀況,大家還是不受影響,臺上臺下相呼應,「法船」航行無礙。

「只靠硬體的機器難免有意外,還是要靠『人』,而且要有許多人合和互協,人人相互配合,才能呈現整體之美。」上人稱許大家「法入心」,所以即使沒有音樂,唱誦與動作仍無秒差。

「慈濟人一定要合心——合於佛心。佛陀覺悟成道後即言:『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表示人人都具佛性、都可以成佛。只是凡夫一念無明起,貪、瞋、癡、慢、疑等煩惱叢生,不斷造業,在欲愛無明中浮浮沈沈,不知如何靠岸,故生生世世輪迴六道。」

上人教導,此生已得人身、聞法,更難得已行菩薩道,要善加珍惜與把握,與佛陀貼心——貼近慈、悲、喜、捨的佛心。

「人間有天災、人禍之苦,也有心靈災難之苦——心境總是灰濛混濁,無法明心見性,以致不斷地造業、釀禍。佛陀來人間,即是教導人人從內心修除無明、煩惱,才能離苦得樂。」

今年參與培訓的吳淑真師姊,以前喜愛與家人遍嘗美食,曾經包下野柳龜吼漁港整條漁船的漁獲,請船長將剛從海上撈捕的活海鱺,現殺做成生魚片;還吃過像臉盆一樣大的螃蟹、身體粗如大腿的龍蝦,甚至向外國訂購海鮮。

三月加入慈濟經藏演繹後,她懺悔過去——為了滿足口欲,吃盡眾生肉;為了公司業績,同業競爭而說妄語,且暴躁習性常傷人,與人結下不少惡緣。從經文中明白業力可怕,淑真師姊發願斷除貪念、縮小自己、廣結善緣。

「法入心,才能真正大懺悔;大懺悔之後,才會自我警惕。」上人表示,要去除無明並不困難,不好的習氣是長時間累積,好習慣也能用心培養。

傲慢、暴躁、逐利、享受,都是人們常犯的習氣。上人教眾開闊眼界,從人間苦難中見苦知福,反躬自省、由衷懺悔;並且啟發愛心,為苦難人付出。「能知福、惜福、再造福,就是有福的人生。」

臺灣有愛心、能行善者眾多,上人請大家珍惜生活在臺灣的福報。「積善之家有餘慶——人人有善心、做好事,社會自然祥和平安。」

◕佛心師志,精進不退

三十日新竹聯絡處歲末祝福典禮中,張麗雪師姊上臺發露懺悔——

一九九七年受證委員,承擔香積、總務等功能;後來因人事影響,賭氣不再參與慈濟活動,即使法親不斷致電關懷、邀約,她都生氣拒絕。直到去年底德融師父致電詢問是否願意參與四川發放,她開始自我反省,當年受證時的「佛心師志」在哪裏?覺悟不該為了一點小事而退轉。

參與經藏演繹時,看到「懺悔瞋恚忿怒懷害心,暴躁習性常傷人」字句,麗雪師姊深切懺悔並發願——要去除心中無明,不再造業、與人結惡緣。

每位受證的慈濟人,都發「佛心師志」的宏願,上人提醒大家:「學佛,要學『佛心』,佛心就是大慈悲心;『師志』就是行菩薩道,一定要行菩薩道才能成佛。既已發心立願,就要追求佛陀智慧、追隨菩薩芳蹤,不要因人亂了心。」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