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42期
2012-0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慈善臺灣‧花蓮
  特別報導‧菲律賓
  天涯共此情‧朝鮮
  天涯共此情‧大陸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一年十二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42期
  二十七日 反省己過,提升善念

 


◆12‧27《農十二月‧初三》

〔靜思小語〕多錯一分,善就少一分;要讓錯誤減少、善念提升。


◕步步腳印,部部藏經

大愛電視近日播出慈濟大陸賑災二十年紀錄片「真情之路」,回首慈濟志工長期以來走出的慈悲腳印。節目製作團隊晨間來到關渡志業園區,和上人分享心得。

節目部副理、也是此紀錄片製作人王俊富表示,製作團隊走訪四千里路,見證當年的歷史足跡,也感恩資深志工口述歷史,帶觀眾一窺每次賑災背後,兩岸參與人員難以言喻的壓力和辛苦。

上人有感而言:「一九九一年慈濟賑濟華中、華東水患時,兩岸氣氛仍然敵對緊張,實是起步艱辛;但也步步踏實,將這條路愈走愈開闊。」

慈濟的歷史是慈濟人做過、走過的腳印,要讓歷史完整,就要靠大愛臺用心留史。上人勉示同仁:「這些愛與善的歷史,是人間最珍貴的寶藏——無須經由開發、破壞環境取得,而是人間互助、保護山河大地、有助世界和平的真寶藏!」

三個小時的紀錄片,仍難涵蓋二十年間點點滴滴感人故事;而此「溯源」影片,可以讓新進者了解過去的慈濟路。上人勉同仁繼續深入探討:「整理歷史資料就像淘沙揀金一般,經過一次又一次篩選,終會發現裏面的純金。」

現今媒體喜於追逐聳動的新聞,熱潮一過就不再關注。上人感嘆:「媒體報導『有漏』,傳播的訊息常常似是而非,社會大眾也很健忘,所以現代人可以輕易透過傳播媒體接收大量知識,卻不容易增長智慧。」

上人指出,大愛臺的使命除了幫慈濟留史,也是為時代作見證。「大家都是這個時代的知識分子,要轉識成智——轉化所學的知識,成為智慧,在此一大無明的時代,發揮導正、導善的良能。」

◕真誠感恩,培育後進

人文志業董事會中,上人對人文主管表示,四大志業中有許多專業事務,雖然師父不懂,但是很感恩、很信任每一位以專業付出;期待大家提起使命感,以身作則帶領同仁。

「『人文』是先有『人』才有可做的『文』。在硬體不斷更新、進步的同時,更要用心栽培、提拔軟體的人才。」

慈濟為了培養護理人才而建護理學校,為了培養醫療人才而建醫學院,也為了培養傳播人才而設立傳播學院。上人以花蓮慈院為例,自啟業開始,資深醫師就不斷用心栽培後進,親自陪伴、悉心教導,建立深厚的師生情誼;所培養的醫師在二十多年後的今天,已在各所慈院擔負守護生命的重任。

「栽培人才,不只是給予進修的機會,最重要的是投入真誠的情感,以寬闊的心胸親自陪伴、帶動與教導。主管們要給予準確的方向,大家有心、有方向,就會做得很歡喜;如此才能留住人才,讓每一位同仁堅守崗位、用心付出。」

上人期許主管用心帶動同仁,使之具有使命感而發心立願。「對於每一位同仁,主管要多關懷、多教育、多陪伴、多帶動,讓舊人留得住,新人也樂於投入;如此人文志業才能承擔帶領大眾宏觀天下的使命,真正發揮淨化人心、增長人人慧命的良能。」

隨著慈濟關懷的範圍愈廣闊,需要留史的地點愈多、範圍愈廣,各國人文真善美志工扮演了重要的記錄角色;上人說,許多影像是志工在進行賑災、濟貧等慈善工作時拍攝的。「如賴索托、辛巴威等國家,都是人文志業同仁無法立即走得到,只能倚靠海外志工提供影像,讓大愛新聞有真正『獨家』的第一手資訊可以報導、有豐富的資料可製作節目。」

志工們以一分愛心搭起人文的橋梁,上人請大愛臺要與各地志工做緊密的互動與聯繫,對於他們的作品用心整理、完美呈現,讓拍攝者感到安慰與欣喜。「大愛臺以誠意、投入感情與海外志工搭起橋梁,也是栽培人才的方法之一。」

聽聞主管表示未來節目會更多樣化,上人叮囑要堅守臺風。「不要為了討好觀眾、吸引收視,讓大愛臺的形象流於隨便。慈濟要做的,是具有高度可看性的節目,而非討好觀眾流於俗氣;如此投入人力、物力支持電視臺運作,才有價值。」

大愛臺節目在一般人看來好像很嚴肅——服裝上不能露胸露背,又沒有時下節目的嘻笑怒罵。上人表示:「大愛電視確實很樸素。之所以堅持如此,是因為我們在做『教育』,要讓人人了解道理;這就是大愛臺的『質感』,要真正做出人品典範氣質。」

◕虔心善念,珍貴之寶

「學佛一定要學得法入心,假如法不入心,無法理解宗教的真實義。信仰宗教不是拿香拜拜或臨事祈禱,要真正對於法有感悟,運用在生活中、改除惡習,才於己有益。」

今年慈濟四十五周年,以「入經藏」為目標,上人感恩人文志業用心推動「大懺悔、入經藏、持齋戒、除習氣」運動;直至今日,志工們與社區會眾持續藉著讀書會、共修,自我反省、發露懺悔,不斷傳出「大懺悔小故事」。

「每個人難免會做錯事,但多錯一分、善就少一分。能夠反省過錯、改除習氣,就能讓錯誤減少、善念提升。」

不只在臺灣,海外慈濟人也隨著大愛臺的演繹畫面,跟隨臺灣慈濟人的腳步「入經藏」。上人欣言:「這就是為何我堅持設立大愛臺、用心用力護持大愛臺的原因——藉著大愛臺弘法的良能,提升人間真、善、美!」

淨化人心的清流,是結合眾多人力、物力與心血,才能持續湧泉、環繞全球。上人囑各位主管更用心,凝聚更大的力量,讓清流推展得更廣、更普遍。「人人心平氣和,自然感得氣候調和;這是看不到的珍貴之寶!」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