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42期
2012-0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慈善臺灣‧花蓮
  特別報導‧菲律賓
  天涯共此情‧朝鮮
  天涯共此情‧大陸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一年十二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42期
  二十三日 八分飽,助飢貧

 


◆12‧23《農十一月‧二十九》

〔靜思小語〕吃八分飽、留兩分助飢貧——一分留福、一分留慧,福慧雙修。


◕節能之道

晨間,彭啟明博士報告二○一一年全球天災損失估計高達三千五百億美金;二○一二年度氣象預估,應屬正常年,但全球糧食問題依舊緊繃;結論為全球減碳真的來不及了!要靠宗教的力量大懺悔,積極建立低碳環境。上人期盼人人戒慎虔誠,四大調和方能風調雨順。

與環保署沈世宏署長、經濟部黃重球次長、前交通部長蔡堆等人座談,沈署長提及環保署目前提倡建築要「低碳」甚至「零碳」,以及各種活動要達到「碳中和」,邀請全民為節能減碳而努力。所謂「碳中和」是指即使已經盡力節約,但人類活動中仍無法避免產生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可透過種樹或加裝太陽能發電等方式吸收、轉化,讓排碳與吸收碳達成平衡。

許多慈濟志業體建築都屬低碳建築,例如採光佳即減少開燈耗電、建築通風則減少空調使用,甚至加裝太陽能或風力發電可自行供電等。是以沈署長希望能以慈濟建築為示範,向全臺推廣;對於各種公共活動,也希望能像慈濟歲末祝福以及所有慈濟大型公開活動一樣,沒有垃圾、耗能降到最低。

「推動節能減碳,要讓一般人聽得懂方可執行。」上人言,慈濟推動環保,從資源回收做起,皆以淺顯話語教育大眾,進而在鄰里間帶動。全球慈濟人在各社區宣導「清淨在源頭」做法,請家家戶戶將回收瓶罐保持乾淨,減少清洗回收物所耗用的水資源;由各地環保志工回收寶特瓶製作的環保毛毯,用於濟貧發放、國際賑災,已溫暖逾五十萬人。

上人有感而言:「臺灣環保成果值得自豪,許多海外人士來到臺灣,都會到內湖環保站『取經』。真正愛臺灣,就要彰顯臺灣的愛與善,讓臺灣在國際舞臺上亮麗起來。」

◕苦境知足

因朝鮮國家領導人金正日逝世,臨時取消後續發放行程,提前返臺的第二梯次朝鮮賑災發放團,於關渡志業園區佛堂報告此次賑災事務並分享心得。上人感恩師兄師姊無畏寒凍前往付出,並以「心中有愛,永無障礙」為朝鮮賑災發放作註解。

上人提到,慈濟自一九九七年起,為幫助當地饑荒,已多次與朝鮮結下深緣;雖然這次大米發放未完成,但與十一月第一梯次發放量相加,已達成三分之二,有四十四萬人已經接收到來自全球的愛。

慈濟人直接與民眾互動接觸,見當地物資匱乏,民眾長期缺少飲食,辛勤勞動、衣衫單薄,又曝露在寒風中,雙手粗糙,志工僅為他們擦凡士林,自己的手就磨破了……

「見苦知福,當地民眾生活雖苦但心不苦,即使饑荒、缺糧,仍知足有禮。生活在富裕環境裏的人之所以心苦,是苦在欲念多、計較多,是不足之苦。」

上人道,過與不及皆有害,故要循「中道」,依順道理而行,才真正有福;於此時此世,要呼籲人人提升人道精神,「吃八分飽、留兩分助飢貧」,一分留福、一分留慧,即是福慧雙修。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