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到四日 航向「法海」
◆12‧3~4《農十一月‧初九至初十》
〔靜思小語〕守本分、結好緣,轉業海為法海,轉惡業為福報。
◕化心海,為法海
屏東歲末祝福典禮上,高樹鄉的陳昱松師兄懺悔過去貪求美食,或為娛樂而「誤殺濫殺嬉戲殺」,戕害許多動物。
他過去事業有成時意氣風發,生活糜爛而不自覺,每天煩惱著如何享受。有一段時間,他迷上潛水,看到很多稀有魚種,就抓來請餐廳幫忙料理,呼朋引伴共享。
一次潛水時,看到一條受重傷的魚從珊瑚礁游出,一群小魚跟在後面啃食其腐肉;他認出這條魚正是一個月前被他射中逃走的魚,如今生命垂危,又被魚群啃食,其狀甚慘,憐憫心油然生起,決定今後不再獵刺殺魚。參與慈濟﹁入經藏」後,更決定投入見習培訓,行菩薩道。
上人表示,雖說「人人本具有佛性」,但凡夫因貪、瞋、癡、慢、疑而沈淪「業海」,不斷造業;一旦業力積累甚巨,業海波濤「反撲」,力量之大難以抵抗,就將受苦報。
「人類把禽畜當成食物,漠視他們的生命;大量殺害、危迫生靈,其驚恐、憤怒與仇恨的吶喊,即使人類聽不見,或是充耳不聞,卻無法脫離因緣果報之理。」
上人教眾,佛陀覺悟的心境,就是「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寧靜、浩瀚而開闊,故擁有清楚的思惟;圓明佛性永遠不受無明蔽障,故能「守之不動,億百千劫」;佛法就在人間,日常生活中「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切實身體力行,就能「得大智慧,通達諸法」。
「因緣不待人,要立即懺悔過失、改往修來,把握時間行菩薩道、造福人群;合眾之力,人人的心海化為法海,才能轉業海為法海,轉惡業為福報。」
◕貧同貧,富同富
與屏東四合一組隊座談,上人提及,今年三月東日本大震災,慈濟的關懷援助行動持續進行至今,共計發放十梯次慰問金,嘉惠九萬六千七百七十六戶,並提供釜石市學童營養午餐、校車等教育補助。
「能如此長期而貼切地援助、關懷,除了日本志工就地付出、臺灣慈濟人不遠千里前往賑災,還有三十九個國家地區慈濟人就地辛勤勸募;即使是民生經濟貧困的南非、賴索托,本土志工也毫無猶豫地為日本受災民眾盡分心力……」
臺中沈文振師兄參與朝鮮賑災發放後,感受「貧同貧,富同富」——即使大家都同樣貧窮,但因為相互關懷、照顧,心靈同等富有。上人闡述自己的另一番解釋——無分貧富,願意無私助人,心靈皆富有。
「許多富者汲汲營營、追逐利潤,吝於布施助人。反觀像南非、賴索托與緬甸的貧苦人,受到慈濟人啟發,樂於日存點滴,積存助人力量,其心靈富有愛,早已種下脫離貧窮的因緣。」
上人肯定慈濟人不求生活奢華,樂於付出助人;更期許大家不只「樂於配合」,更要「勇於承擔」,使菩薩種子從「一」而生無量,救助天下苦難眾生。
◕四合一,同心圓
「匆匆而來,又要匆匆而回,時間也是匆匆而過,希望大家好好把握時間,用心達到合和互協。」四日,即將返回花蓮,上人於屏東分會殷囑人人同心協力,讓慈濟大家庭成為「立體琉璃同心圓」。
「四法四門是互助相融的大團隊,並非由資深者傳達指令,交由新進者執行;而是資深者向新進者分享『舊法新知』,共同投入做事。大家同心協力,自然就會關懷互愛;做得歡喜,自然相處和氣;能夠相處和氣,即可合心將慈濟精神確實傳承。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就是清淨相融的立體琉璃同心圓。」
離開屏東分會後,傍晚抵達花蓮火車站,結束第一階段歲末祝福行腳。
|